还有正反对照 。作者把王安石与蔡京比做一根绳子的两端,巧妙选取两人生活习惯的某个侧面对照描写,入木三分 。比如,神宗和王珪看到王安石衣领上的虱子,二人“只是会心一笑,未吭声”,画面感极强 。王珪下朝后打趣王安石:“屡游相须,曾经御览 。”王安石听后的反应却是“一笑了之” 。王安石于书卷外,一切嗜欲都异常淡薄,常常“囚首垢面而谈诗书”,吃饭只吃离他筷子最近的那盘菜 。蔡京则奢华无比,他爱吃蟹黄包子,做包子也要用十数个年轻娇美的婢女流水作业 。如此对比之后,结果令人震惊,王安石两次任相时间相加仅5年,而蔡京却能在相位长达18年又6个月 。
第三,借他人眼中的样子间接描写出人物的变化过程 。令人刮目的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大多更新了大众的固有认知 。比如苏轼在本书中的形象,既不同于文学史中那个豪放洒脱的一代词人,又不同于林语堂笔下那个享受人生趣味的理想人物,而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苏轼 。去黄州之前,苏轼任性使气,表现令人咂舌 。他因政见不同恶攻“密友”章惇;在“车盖亭诗案”中,曾饱受“乌台诗案”之苦的苏轼,却不能为蔡确免于因诗获罪挺身而出,反倒出了一个“滑头”主意,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65岁那年,朝廷大赦天下,他从海南北归 。此时的苏轼,已非昔日“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的子瞻 。这里写苏轼,是以老友刘安世的眼光间接描写,“坐时已自瞌睡”“知其不永矣”,并语人曰:“浮华豪习尽去,非昔日子瞻也” 。这种间接的表现手法,更能激发出读者今非昔比的感慨 。
作者在这里采用自然流动的小说叙述手法,笔随意走 。笔至此,顺势写刘安世这个人物 。苏轼赞刘安世“铁石人也” 。作者藉此宕开一笔,写到“铁石人”几次死里逃生的奇异经历 。刘安世行山中,一巨蟒与之对视,后离去 。同行道是“见公来喜相迎” 。章惇派人杀安世,几次三番,杀人者皆突发暴亡,“铁石人”自岿然不动 。人又谓之“殿上虎”,因其不畏权臣、敢道真言 。当初,司马光赏识其人品,问为何,道“某闲居,足下时节问询不断,某位政府,足下独无书,此某所以相荐也” 。作者道:“一个持有正确政治理念的人,未必是个善人;相反,一个思想保守的人,也未必是恶人 。”诚哉斯言!
第四,作者擅于写普通人情,写得家常、温暖,对于历史人物传记来说,这样的手法温婉有情、可读性强,能使文字软化 。64岁的王安石,病中思念女儿女婿,作诗寄小女儿曰:“仰有桂兮俯有兰,嗟汝归兮路岂难?望超然之白云,临清流而长叹 。”又有诗赞小外孙女曰:“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此情此景,极富代入感 。
作者塑造人物时,笔底每每充满感情 。比如写蔡确,他因诗获罪,从此沉默寡言 。蔡确被贬新州,只携爱妾“琵琶姐”和一只鹦鹉赴任 。每唤爱妾,便敲一小钟,鹦鹉代为传呼 。不久琵琶姐病死,一日蔡确穿衣,误击小钟,鹦鹉又连连呼唤“琵琶姐” 。可是“鹦鹉声犹在,琵琶事已非”,蔡确从此抑郁成疾 。等到新党重新掌握朝政,蔡确已客死新州,追随琵琶姐而去 。
第五,作者擅于捕捉戏剧性冲突,在矛盾中凸显人物性格,以此揭示党争的荒诞 。“借刀杀人”一节中,曾布试图调和新旧两党,屡次向徽宗引荐陈瓘 。被称“道德狂人”的陈瓘却上书弹劾曾布,并做好了卷铺盖走人的准备 。宋徽宗道:“瓘如此报恩耶!”曾布无言以对 。“引狼入室”讲的是“龟鹤宰相”韩忠彦和曾布的“神操作”:在蔡京即将入京时,韩忠彦遣子到郊外恭迎,而曾布则遣子至更远的20里外迎候 。双方都想引蔡京这头“狼”扑倒对方,没有料到双方都倒在了蔡京的“狼爪”下,结局令人唏嘘 。
- 怎么学日语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自己怎么学日语
- 比亚迪宋pro雾灯怎么开视频 比亚迪宋pro雾灯怎么开
- 绿檀手串怎么盘 手串怎么盘
- 翡翠手镯怎么养? 翡翠手镯如何养
- u042300故障码怎么解决 u0042故障码解释及消除方法, U0042故障码怎么解决?
- 水果茶怎么煮才好喝 水果茶怎么煮
- 没有劳动合同怎么去认定工伤 没有劳动合同工伤认定程序如何走
- 北汽陆霸2700怎么样2008年 北汽陆霸2700怎么样?
- 蒸馒头怎么才能白?
- 离婚后未取得房产证的房屋是否可以分割 离婚时尚未取得房产证的房屋该怎么分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