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平台”变“韭菜地” 好物分享为何变了味

_原题是:“种草平台”变“韭菜地” 好物分享为何变了味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 , 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 , 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 。 近日 , 据《半月谈》报道 , 有部分品牌方给“素人博主”提供植入“软广”的伪“素人笔记” , 正让“种草平台”成为“韭菜平台” 。
先来科普几个概念 , 所谓素人博主 , 是指粉丝数少 , 转评赞都寥寥无几的普通用户 。 与明星、大V相比 , 他们看似影响力有限 , 激不起多少声浪 。 然而 , 由于一些用户更愿意相信素人化的推荐 , 而且“素人笔记”能够营造出“有大量普通人在使用”的虚假氛围 , “素人”俨然成为品牌方的新宠 。 本该记录消费真实感受的“素人笔记” , 成了误导消费者的新利器 。
此前 , 《新京报》就曝光了医美“种草帖”的代写代发灰产 。 在某医美机构投放的广告中 , 素人博主先以第一人称吐露心声 , 用“一处毁所有”“痛苦自卑”“羡慕漂亮姐妹”等说辞引发共鸣 。 紧接着就是发美图晒靓照 , 重点突出整容后“人变精致了”的疗效 。 作为关键信息的整容机构名称 , 则被悄悄埋伏在文案当中 , 尽力弱化广告的色彩 。
问题是 , 真实情况不仅是“帖美人不美” , 更是谎言套路一大堆 。 不少素人博主眼中只有“推广费” , 忙着“恰烂饭” , 根本不管产品质量 。 据知情人士表示 , 一些素人博主接广告时缺乏甄别产品功效的专业能力 。 由于观察产品使用效果的周期较长 , 不少人为了多接广告 , 根本来不及“先自用 , 后推广” 。
前几年 , 明星代言屡屡“翻车”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是不少明星是“象征性使用” , 抿一口保健品、尝一口减肥水 , 就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 。 如果明星代言的东西 , 他们自己从来不用 , 消费者凭什么信?与之相比 , “素人笔记”之所以受追捧 , 正是基于公众对“过来人经验”的信任 。
以“种草”刺激消费 , 本没有问题 。 网络沟通无门槛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人们在“错位时空”享受同一处美景、品尝同一道美食本应是妙事一桩 。
这几年 , 上网寻找消费指引俨然成为现代生活必修课 。 小到出行、购物、就餐 , 大到旅游、装修、医美 , 借助他人经验“避雷”“躲坑”都是首选 。 以我个人为例 , 每每遇到类似“我吃过的这些办公室零食不发胖”“小众但好用到爆的居家好物”等“素人笔记” , 我都会先收藏一波 , 仿佛一键就能收获前人的经验值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黄楚新眼中 , 精准触达的“种草笔记”以其超高口碑、超高流量的内容轰炸 , 极易激发用户购买欲望、引导用户购买 , 本身就是利用消费者的趋同心理 , 将一部分用户的个人体验变现 。
只不过 , 君子爱财 , 取之有道 。 “种草”变现也该有规矩 , 不能任由“种草平台”变“韭菜地” 。 如果“割割不息”的局面不改变 , 消费者也会变成谁都不敢相信的惊弓之鸟 。 如此 , 伤害的将不仅是平台公信力 , 更是大众消费的经济活力 。
“种草平台”并非法外之地 , 品牌方向素人博主投放的“测评+销售”推广帖 , 也应受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约束 。 如果消费者因虚假“种草帖”权益受损 , 自然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 ,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身为资深“拔草小能手” , 我希望大家能少点“割韭菜”的算计 , 多些分享的真诚 , 让“种草”这件事回归本真 , 回到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初心 。
白晶晶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