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作为一个相对新的概念 , 目前虽然仍未有板上钉钉的统一定义 , 但也不至于可以无限外延 , 变成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放的篮子 。 什么都可以往里放的 , 只能是垃圾箱 。
文章图片
Roblox公司
作为“元宇宙”概念的引领者 , 年初刚上市的 Roblox是首个将“元宇宙”写进招股说明书的公司 。 它提到了通往“元宇宙”的 8个关键特征, 值得参考:
Identity(身份):有类似“ Avatar”一样的虚拟化身;
Friends(朋友):有社交体系;
Immersive(沉浸):不知庄周梦蝶 , 还是蝶梦庄周;
Low Friction(低延迟):数据响应速度足够快;
Variety(多样性):有超越现实社会的自由与多元;
Anywhere(随地):不受地点限制;
Economy(经济):有自己的经济系统;
Civility(文明):有自己的文明体系
这几个特征 , 有些可以合并 , 比如“沉浸”和“低延迟” , 说的其实是一回事 , 后者本质是为前者服务;“经济”和“文明” , 前者则可以纳入到后者中……
但不管怎样 , 这些只是表述上的问题 。Roblox提到的 8个关键特征 , 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内核 , 接近“元宇宙”的本质 。
一些观察家将文学、艺术、宗教等均划入“元宇宙”范畴 , 如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巴赫的宗教音乐等 。
这种划分虽然肯定了经典作品精神世界的丰富性 , 但始终是就现象谈现象 , 对“元宇宙”概念作了缺乏克制的泛化 。
但丁的超凡想象固然构成一个精神的宇宙 , 但作为人类 , 我们既无法浸入 , 也无法互动 , 更无法建立文明 , 这显然与“元宇宙”设想中的世界相距甚远 。
文章图片
所以既然是面向未来的概念 , 文艺作品构筑的精神世界便很难被称作“元宇宙”——而 Roblox所描述的几大特征中 ,无不彰显着“人”的主体地位 , 身份、沉浸、朋友、经济、文明……均与人类自身相关 。 抛开这个特性去空谈“元宇宙” , 没什么意义 。
正因为传播过程中概念的失真 , 很多概念股借机蹭热度、博眼球 , 即便八竿子够不着 , 也要攀个“元宇宙”的亲戚、搭一轮顺风车 。
“红海”之上翻滚、沸腾的 , 是名为“含糊”、“浮躁”、“盲目”的气泡 。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孩子 , 其实从小就生活在各种炫目的泡沫里 。
但泡沫毕竟只是泡沫 , 在理性的追本溯源下 , 它们其实很难经得起曝晒与考验 。
浩浩罗马 , 岂是一日建成?
“元宇宙”是很多科技爱好者的愿景 , 从逻辑上讲 , 也符合互联网发展的客观规律 。
正如经济学家朱嘉明所说:“‘元宇宙’为人类社会实现最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 , 并与‘后人类社会’发生全方位的交集 。 ”
然而问题是 , 互联网世界的燥热似乎来得太早了一些 。 这好比连罗马城影子都没见着 , 人们就开始庆祝伟大胜利了 。
文章图片
罗马城遥遥无期 , 资本的钱袋子却叮当作响 。 对此 ,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方兴东指出 , “元宇宙”概念被炒得火热 , 背后正映照出互联网的浮躁:
“作为一个科幻概念 , 帮助我们打开脑洞 , ‘元宇宙’足够精彩 。 但是 , 若真把它当做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 , 那就被带到沟里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