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方的回应印证了硅港资本的投资理念不是说说而已 。
联储创投是硅港资本的首批LP之一 。 联储创投总经理王瑞东透露 , 经过多次项目交流和合作 , 出于对团队专业投资能力和审慎投资态度的认可 , 决定进一步追加出资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了解到 , 整个2020年 , 硅港资本团队看了300多个项目 , 最终只投资了六笔 。 这些投资多有个共同点 , 硅港在投资中联动了基金LP及头部产业基金、业界专家机构等资源 。
有所失 , 有所得 。 一方面 , 硅港资本作为创投机构主要以管理费和超额收益获得回报 , 实际出资自然会限制团队的最终收益 。 但另一方面 , 这种方式让LP分享到更多收益 , 也的确撬动了更多资金投入到标的项目中 。
导师制与透明机制
何欣在1990年代进入创投行业 。
中国创投史上 ,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在这年3月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 。 提案直接推动了国内创投行业的发展 , 1998年也因此有了“中国创投元年”之称 。
同样在1998年 , 科技巨头英特尔启动在中国的投资业务 , 亟需懂技术又对本土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人士加入 。
于是 , 何欣作为助理董事加入英特尔投资部 。 在英特尔资本的历史上 , 他们以投资搜狐为始点 , 开启了中国投资的征程 。
其后 , 何欣在2000年加入凯雷集团 。 这一年 , 凯雷设立了规模1.59亿美元的亚洲一期创投基金 , 针对亚洲新兴科技公司进行早期阶段的投资 。
何欣供职凯雷的十年间 , 凯雷集团以包括凯雷亚洲创投基金、凯雷亚洲增长基金在内的多个基金平台展开在华投资 。 有过往报道显示 , 何欣在离开凯雷前是第三期增长基金的中国区业务负责人 。
又一个十年 , 何欣加入锐盛集团领导其亚洲投资业务 , 并出任基金投资委员会成员 。 这十年间 , 锐盛不仅通过美元基金进行在华投资 , 还在成都设立了人民币投资基金 。
过往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让何欣收获颇丰 , 比如英特尔的导师文化、凯雷的透明激励机制、锐盛的双币基金经验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当前硅港资本也在不遗余力的进行内部培养 , “新进员工清一色的理工科硕士和博士 , 我们三个人共同担任他们的导师 。 ”
此外 , 基金内部设有明确的激励机制 , 保证团队成员都能分享基金的成长 。
进入创投行业的20余年 , 也是中国创投行业快速成长的20年 。 谈及未来 , 何欣说 , “我们只赚管理费和Carry(采访人员注:carried interest , 指‘超额收益分成’) 。 这是作为基金管理人的收入 , 尤其Carry是最重要的 。 ”
正如他的合作伙伴所说 , 硅港资本的业绩最终将成为证明 。
【VC行业老兵新征:硅港资本募资近10亿元】(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