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年的努力 , 将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打造成为能够“算天、算地、算人”的国之重器 , 在科技强国的当下 , 为中国屹立在世界强国的行列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 作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天河超级计算机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 , 孟祥飞一直在超级计算领域“逐梦” 。
文章图片
他堪称超算数字世界的“建筑师” , 负责我国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研发与开拓 , 依托技术牵引 , 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 推动了中国“计算驱动创新”的新阶段 , 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天津模式” 。
孟祥飞至今还记得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刚刚创建 , 他刚来时的场景:“刚来中心的时候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 中心正在筹建阶段 , 当时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 , 甚至半年都没有发工资 , 但那时我看到了我们国家超级计算的未来和科技发展的未来 。 ”回忆起最初的艰难场景 , 孟祥飞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 完全看不出当时经历过的辛苦 。 他回忆道:“当时天河一号的安装部署进入到7月份 , 机房内没有电 , 我们需要给每一个机位进行安装布线 , 大家当时在仅有60厘米的空间里面 , 一待就是一天 , 如果累了、热了 , 就直接躺下休息 。 ”努力终有收获 , 当时天河一号排名世界第一时 , 孟祥飞激动地留下了眼泪 。
【天津楷模孟祥飞:十年磨一剑 铸就“大国重器”】孟祥飞引领着中国科技一步一步走向自立自强 ,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来临时 , 他第一时间组织党员成立紧急攻坚小组 , 利用超级计算为新冠治疗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 同时开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冠诊断的技术攻关 。 在他的带领下 , 经过两周不分昼夜的努力 , 在国际上首个研发新冠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并成功上线 , 为国内百余家医疗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印度、墨西哥等十几个国家服务 , 访问量超过百万次 。
作为党支部和应用研发负责人 , 孟祥飞始终告诫团队每一名党员“我们每一次努力 , 都为中国增添一分底气” 。 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际聚变能源开发ITER计划项目 , 开发国际首款大规模异构并行模拟软件 , 构建我国第一个高分辨率雾霾预报准业务化平台 , 组织研发自主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平台、中国“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计算平台等 , 使“天河”真正做到了“中看又中用” , 并引领了中国“计算驱动创新”的新阶段 。
带着科技强国的重任与科技工作者的执着 , 孟祥飞在超级计算领域不断探索 , 经过十年的努力 , 他不断带领团队探索新的应用场景 , “目前我们在攻坚新一代超级计算机这些核心技术的同时 , 也面向行业内应用软件技术 , 打造真正能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新型基础设施 , 我们现在打造的‘超级计算+云计算+数据中心’就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 将为天津、为全国提供数字经济发展的算力支撑 , 来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 ”孟祥飞说 。
经过努力 , 我国的超算在世界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 同时在国家科技创新上也取得长足的进步 。 “未来我们将继续为国家重点需求、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服务和支撑 , 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 ”
来源:津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