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折叠屏Pixel胎死腹中,折叠屏注定是属于大玩家的生意?( 三 )


这是因为 , 折叠屏相比传统手机 , 增加了很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本 。
韩国咨询机构 CGS-CIMB 发布了一份关于初代 Galaxy Fold 的研究报告 , 其中估算了 Fold 的原料成本 , 并与同期的 Galaxy S9+ 和 iPhone XS Max 作比较 。
其中 Fold 的屏幕组件成本几乎是 iPhone XS Max 的两倍 , 机械零件成本也相当高昂(主要是集中在转轴) , 即便售价比 iPhone XS Max 高 800 美元 , 两者的利润率才勉强持平 。
而在看不见的地方 , 折叠屏的隐形成本也比传统直屏手机高 。 3-5 倍的前期研发的实验成本、柔性屏封装更低的良品率、长期试制的时间成本 , 以及针对多屏交互的 UI 适配 , 研发折叠屏注定了是场长期投资 。
由于屏幕成本占据了折叠屏手机的大头 , 谁能将屏幕成本控制得更低 , 谁就掌握定价的主动权 。
折叠屏看似是一场技术力的竞争 , 其实更像是大厂商间供应链管控能力的大比拼 。
事实上 , Galaxy Z Fold3 和 Galaxy Z Flip3 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其相比上一代更低的起售价 。
在这方面 , 拥有屏幕自主生产能力的三星有着天然成本优势 , 而背靠京东方的华为、背靠维信诺的小米则会更加被动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折叠屏更像是手机厂商的供应链管控能力成熟过程中自然而然诞生的产物 , 这也不难理解 , 为什么像 Google 等小厂商(就手机市场体量而言)不敢贸然入场 , 或者中途黯然离开 。
▲ 图片来自:XDA
折叠屏等技术就是智能手机厂商的‘超级跑车’——跑得快、卖得好不是目的 , 折叠屏手机的使命 , 是以未来技术之名将品牌价值上探到更高领域 。
随着越来越多大厂的入场 ,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折叠屏市场将会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 。
根据 ET News 的报道 , 三星计划向更多的厂商供应 UTG 超薄玻璃 , The Elec 也猜测接下来的国产折叠屏手机潮中 UTG 玻璃的登场率会越来越高 , 从而替换掉主流的塑料屏 , 提高折叠屏手机的耐用性 。
【Google的折叠屏Pixel胎死腹中,折叠屏注定是属于大玩家的生意?】当折叠屏手机的耐用性和价格都逐步追上传统手机 , 届时再来讨论‘折叠是不是显示的未来’才会有更大的意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