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提速

“科创之城”合肥正借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迈向“未来之城” 。
《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人员张静
合肥提速
文章图片

6月17日 , 合肥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展出的OLED透明屏幕 。 据介绍 , 这种屏幕未来可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挡风玻璃(黄博涵/摄)
2020年9月3日 , 合肥包河区塘西河公园内 , 一支头顶着激光雷达 , 周身搭载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的自动驾驶车队穿行而过 。 这天 , 塘西河公园自动驾驶5G 示范运行线正式开通 , 这是安徽省的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 , 全长4.4公里 。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准确识别红绿灯、道路标识 , 并能完成自动变道、避让行人、应对道路加塞等驾驶操作 。 车队背后是百度Apollo、大众、蔚来、四维图新、江淮汽车、安凯等十几家车企和科技公司提供的软硬件支持 。
【合肥提速】自动驾驶车队与5G新基建正共同拉开合肥智能网联汽车布局的大幕 。
从“中关村创新智汇园”到包河“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 , 从70亿元引蔚来落户到“智能网联生态”全面铺开 。 政策不断加码 , 新企业还在加入 , 合肥在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 支持智慧城市建设 。
2021年6月26日 ,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行动计划》提出促进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 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与互联网、5G通信等企业合作 , 打造省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加强新能源汽车与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互联 , 建设智能化、信息化运营体系 , 支持开展智能汽车车路协同测试及规模化示范应用 , 实现“人-车-路-云”高效协同 。
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双试点城市 , “科创之城”合肥正借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迈向“未来之城” 。
结缘中关村
在中国 , 中关村是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融合创新的代名词 。
2015年 , 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 目标是以“央地结合”模式 , 因地制宜地复刻“类中关村”的产业生态体系 , 在全国科技产业发展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
2018年 , 在合肥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 包河经开区管委会与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同年 , 双方的合资公司正式落地 , 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应运而生 。
经过数月的调研与研判 , 包河区与中关村最终确定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大业 。
2019年 , 双方共同编制的《合肥市包河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正式发布 , 开启安徽发展智能网联产业的新篇章 。
两年来 , 发放安徽省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 , 开通安徽省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 , 启动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5G-V2X智慧公园项目”……一系列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齐聚包河 , 落户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 。
在目前已入驻的70余家企业中 , 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的企业占70% 。 “其中 , 包括国内首个激光雷达公司北科天绘、清华大学863孵化项目星云互联、车路协同标准发起单位大唐高鸿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头部企业 , 涵盖了芯片、传感器、高精度地图、智能驾驶系统等产业 ,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智能网联产业链条 。 ”包河区科技局局长王军介绍 。
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璐介绍 , 园区通过产学研合作 , 实现由政府主导、企业助推的产业化落地 , 同时联动高校 , 让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商业化标准 , 而通过企业反馈 , 高校也能了解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 。 “以中关村为服务者 , 推动‘政产学研金介媒’更好合作 , 我们希望在园区能集聚约100家智能网联企业 。 ”王璐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