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应该尽快停止毫无意义的对外投资( 二 )
过去几年B站的成功 , 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管理层的英明决策(从来也谈不上英明) , 也不是出于业务团队的工作效率(从来也谈不上高效) , 而是出于时代机遇 。 时代潮流把现在的B站管理层推到了弄潮儿的位置上 , 但潮流也会随时转向 , 把昔日的弄潮儿狠狠摔下 。
要知道 , 从1940年6月德军在巴黎凯旋门举行阅兵 , 到1945年5月苏军在柏林勃兰登堡门举行阅兵 , 只过去了不足五年 。 从1942年10月德军兵临斯大林格勒、阿拉曼和高加索山 , 到1945年4月盟军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 , 只有短短的两年半而已 。 熟读历史的人当然知道世事变化带来的危险性 , 但不是每个人都相信历史 。
过去两年 , B站的对外投资主要用在了三个方面 。 毫不夸张地说 , 三个方面的意义都不大:
第一是对游戏公司的投资 , 其中战略投资的数量较多 , 也包括并购 。 遗憾的是 , B站缺乏游戏基因 , 准确地说是缺乏亲自下场做内容的基因 。 历史已经一再证明 , B站游戏业务最好还是安于发行和联运 , 不要尝试自研 。
B站管理层一直不信邪 , 上个季度还宣称计划在几年内把自研游戏占整个游戏收入的比例提升到50% 。 这毫无可能性 , 近乎痴人说梦 。 哪怕通过激进的收购去抢游戏产品 , 也是不可能的——腾讯和字节跳动早已杀红了眼、武装到了牙齿 , 在全球抢夺一切稍微有点档次的自研游戏公司 。 这种情况下还能被B站收购的公司 , 恕我直言 , 条件一定不怎么样 。
而且 , 就算能够收购优秀的自研公司 , 又怎么样呢?B站管理层不懂游戏 , 也很难找到足够资深的懂游戏的人 。 这与腾讯、网易形成了天壤之别 。 B站在游戏产品上的冒险 , 就像二战期间德军在北非的冒险一样 , 毫无战略意义 。
第二是对内容公司 , 包括影视公司、MCN和UP主工作室的投资 。 这个领域的水很深 , 到处是地雷 , 而且蕴含着很多利益交换的可能性 。 我无意质疑B站管理层和投资部门的专业性 , 但是人在河边走 , 很难不湿鞋 。
何况 , 即便B站在内容投资方面取得了成功 , 甚至以此为依托发展出了自主的头部内容 , 那又怎么样呢?爱优腾过去几年做的“自主头部内容”还少吗?B站不想做下一个爱优腾吧?无论是投国创动漫、投真人电影还是投UP主 , 真能带来比爱优腾更好的结局吗?
时至今日 , 资本市场早就取得了共识:中国不可能产生Netflix或YouTube这样的公司 , 至少现在不可能 。 如果B站想挑战这个定律 , 那就是想挑战整个体系 。 别说B站了 , 就算让腾讯、阿里或字节跳动去挑战 , 也是不可能的 , 想都不要想 。
第三是对一些完全无关的公司的投资 , 例如2021年8月对中国电信的投资 , 10月对观察者网的投资 , 还有对新消费、元宇宙等赛道的投资 。 这些投资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它们能与B站的主营业务产生什么协同效应?能让B站的生存环境变好?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如果B站希望像腾讯那样 , 把投资打造为一项核心竞争力 , 那就太高估自己了 。 腾讯投资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 首先要归功于总裁刘炽平的精准眼光、他领导的投资团队的强大执行力 , 其次要归功于微信和QQ为被投对象提供的流量资源 。 B站两者都没有 。
亲爱的B站管理层(名字就不点了) , 能够把公司做到现在的规模 , 你们当然是比较优秀的 。 但是 , 如果你们认为自己跟刘炽平、马晓轶一样优秀 , 那就错了 。 相信你们也不会这样认为 。 既然如此 , 就不要试图把投资变成一项核心竞争力 。
总而言之 , 我呼吁B站尽快停止毫无意义的对外投资 , 把资源集中于主营业务 , 尤其是提高运营团队的效率 , 提高UGC生态系统的丰富度 。 时代不同了 , 现在不是对外冒险的时候 , 已经投出去的砝码也应该想办法收回来 。 要与投资者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 , 不要轻举妄动、挥霍他们的信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