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万物皆可“码世界”( 三 )


【数字时代万物皆可“码世界”】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是地球 , 真实的地球具有真实的物理位置坐标 。 在虚拟的IP互联网世界里的“数字孪生体” , 与生活在真实的地球上的人类行为 , 不可能实现相互对应、一一映射的关系 。 因此 , 基于IP这个虚拟的互联网世界无论是以“元宇宙”或其它什么形态出现 , 都不可能为人类谋福祉 。
在现实世界中 , 人在三维世界中相互遇见 , 相互作用 , 产生大量的相互作用 。 在“码世界”里 , 标定了三维的地点和时间的“码” , 可以固定在某个坐标上 , 进入“物格” 。 最新发布的“物格数字地球”里呈现出来的物格 , 是依托北斗卫星遥感数据 , 把地球表面划分成10米x10米的一个个网格;每个物格(网格)都具有唯一的“北斗经度纬度” , 该物格可以在扫码链接时候被一一对应 , 根据行为的级别匹配不同的权重 。 因此 , “物格”是在“码世界”中的一个三维空间的量子化容器 , 数字人的数字化行为都将落在标定地点 , 形成的“码”可以被记录、也可进入物格容器 。
码的底层不是IP , 而是PIT即(位置 , 身份 , 时间) , 而PIT恰好就是5W的核心要素(其它两个W是前因why后果what) , 而这个PIT是已经通过“码链”与北斗底层数据打通的 。 只要建立“码”与“PIT”的转换机制 , 就类似“域名”与“IP”那样 , 就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码”的标识的数字人物联网体系 。 由于物格具备经度纬度作为标识 , 可以把物格当作IP地址/域名的替代升级 , 在“物格数字地球”呈现 。
人是人类社会的核心 , 在网络世界 , 所有的接入、连接、传播都应以人为中心 , 即以人为本 , 而非以机器为本 , 以算法为王 。 码链把人从电脑、屏幕前解放出来 , 通过扫一扫或具有扫一扫技术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御空眼镜”“看一看” , 量子码链“想一想”生成“物格元码” , 在数字地球里予以记录 , 这是真实世界的行为数字化 , 而非虚拟化 。 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与数字地球、数字世界实现随时随地链接 , 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数字化世界 。
鼠标点击不同的物格 , 就可以接入不同的服务 , 而提供服务者就相当于网站的服务提供者 , 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数字人物联网的生态体系 。 由于物格锁定的是“基于扫一扫与北斗卫星数据的融合产物” , 具有“全球唯一性、行为可识别、场所可定位、交互可溯源”的特征 , 为此它天然具备了与真实世界相关联的NFT数字资产属性 。 在码链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中 , 就可以通过“御空眼镜”(码世界的矿机) , 来“看一看”商品 , 生成“元码” , 作为通证 , 贯穿于整个“码链数字体系 , 物格数字地球” 。 正在设计规划的全球第一个落地“码世界易家中心” , 即将呈现上述场景 。 如 , 某款入驻“名电码”(产业码)的家电产品 , 被御空眼镜在“易家中心”被“看一看”之后 , 这款“元码” , 就如挖矿那样被挖掘出来 , 记录在分布式的码链区块账本里;该“御空眼镜”主人被记录为“挖矿者”;该“元码”可以如“买商铺”那样购买 , 也可像“买通证”那样购买 。 因为该“元码”同时绑定对应的权益包括“线下易家中心”的专柜(专柜A可以零售 , 也可批发 , 通过扫码交易的提成就落在“元码”里 , 来冲抵商场租金) , “线上凌空商城”的专柜(专柜B也可以零售 , 也可批发 , 通过“价值链”将接入交易的提成落在“元码”里 , 来冲抵上次的入驻租金) , 更可以通过“码上拍”进行二手市场交易 , 增加流动溢价 。 同时还会叠加包括“扫码专利维权”的收益等多项权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