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它吹泡沫,眼看它泡沫破了( 二 )
很多圈外人不明觉厉:贵圈这么个给钱法 , 要的不是人才 , 是人精吧!
3
过去10年 , 房地产这条迎风跑道上 , 很多人名利双收 。
但逆风时还能飞翔的有个几个?人才还是人财 , 老板们的内心其实无比透亮 。
吴亚军有一句名言:别拿行情当能力 。
不久前泰禾黄老板站出来 , 朝行业“高薪现象”开了一枪:
都说房地产有泡沫 , 要我说最大的泡沫是人才 , 动不动薪酬上千万 。
此话一出 , 很多高管后背发凉 。
昨天还“你侬我侬 , 忒煞情多” , 明天可能就“好走不送 , 拜拜了您嘞” 。
今年前十个月 , 共有63家房企发生101起高管变动 , 包括跳槽和内部调动 , 涉及150人、34个岗位 。 其中总裁级别占三分之一 , 有55人 。
有的公司挖来行政总裁 , 干不到三个月走人了 , 有的公司9名董事会成员一年半内离了8名 。
高管频繁流动 , 直接说明一件事:这活儿不好干 。 间接说明另一件事:很多明星经理人的能力与薪酬倒挂 。
把钱看成魔鬼的冯仑就说了 , 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人突然有钱了 , 往往会夸大自己的能力 。
之前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 , 钱、货、人跟着高周转 , 然而行业爆炸性扩张 , 人力的供给和素质却没跟上 , 所以“揠苗助长”盛行 , 85后总裁、90后项目总、95后经理 , 坐火箭升职的现象十分普遍 。
难怪黄老板说“最大的泡沫是人才” 。
这种泡沫是全面性的 , 高层的薪酬和中层的能力虚高 , 去年泰禾裁员时 , 城市公司有个策划经理被开 , 离职一年了都没找到坑 。
同事说他 , 执行力弱就算了 , ppt做得那么shi , 没有30强会要他 。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 , 水大鱼大 , 一些人被形势蒙蔽了双眼 , 等到泡沫破碎 , 才发现自己和咸鱼没有分别 。
圈内人都知道 , 房企内部提薪速度赶不上市场上的涨薪幅度 , 想获得更高薪酬的捷径是跳槽 , 而房企间互相挖角“炒作人才” , 更加剧了这种无价值的流动性 。 到10强房企当一年小主管 , 跳到30强就能当经理 , 经验没涨 , 工资翻番 。
泡沫就是这么来的 。
与此同时 , 基层的学历过度膨胀 。 一到校招 , 不管什么岗位 , 只要两种人:
211是基本 , 985是标配 , 本硕双985最好 。
你争我抢 , 大家用钱囤了一堆学霸 , 整得要搞科研似的 。 实际上可能只是招个销售 。
美名其曰“培养人才” , 后来的后来 , 多少沦为摆设 。
行情好 , 虚假繁荣无伤大雅 , 行情一旦衰退 , 就像邓紫棋唱的:
一刹那花火 , 全都在挤泡沫 。
4
今年8月 , 万科2019年中期业绩会上 , 祝九胜回应半年减员600人的事 。
“世界上没有一家状态最好的企业 , 我们把事情找出来之后 , 要找到合理匹配的人 。 ”
按照他的说法 , 裁员是为了把机会留给更合适的人 , 这就好比情侣分手时 , 男方对女方说:你很好 , 但我想找个更漂亮的 。
你说气人不气人?
地产弱周期下 , 所有人面临同样的境遇:覆巢之下 , 没有完卵 。
2018年至今 , 恒大、碧桂园、万科、绿地等10强房企都曾裁员 , 齐刷刷挤泡沫 。
最近 , 万科继续挥刀 , 调整了职级和薪酬体系 。
看到万科发布的“薪资优化调整方案” , 网友说 , 实打实的降薪 , 说得像一朵花儿 。
万科的降薪 , 那能叫降薪吗?叫技术性调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