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张汝舟先生曾明确提出"三证合一"的研究方法,就是说要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基础上加一个"天上材料"(天文历象),做到"三证合一",使结论更为可靠 。他这个提法很新颖,也很科学,哲很是服膺 。张闻玉是汝舟先生的学生和信徒,撰写了大量铜器断代和西周王年考证的文章,但他的结论似乎还是停留在他的老师汝舟先生的定论上,认为公元前1106年是武王克商年 。
张闻玉先生给出的西周年表,哲也分析研究过,觉得存在有太多问题 。过去十数年间,哲通过铜器断代和远古文献比对自拟定了个西周年表(见图),断武王克商年为公元前1050年2月10日周正二月三十甲子日 。其中大部分与《竹书纪年》有很大的吻合,只是某些王序有所不同,或可间接表明《竹书纪年》确实是信史,只是有些小差错而已 。
研究历史,离不开时间标尺 。顾炎武《日知录》云:"自《春秋》以下记载之文,必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此史家之常法也 。"虽然铜器铭文中,没有表现的如此明显 。不过但凡带有歷日叙事性质的铭文,实际上和"文以系时"的编年体史家记事方式差不多的,"时不二指"是清晰表述历史事件的最起码要求 。那些认为铜铭歷日"月相"非定点的谬说可休矣,尤其王国维先生的"月相四分说"荼毒太深,必须扬弃 。

文章插图
自宋代以来,尤其是近一二百年以来,有歷日的铜器累积出土了不少,其中年、月、月相、日干支俱全目前算来也多达六十余件 。利用铜器铭文研究历史,早已形成专门的学问 。铜器铭文记有王年、月、月相、日干支,这是实际天象的真实记录 。理论上来说,利用这些"歷日"进行铜器断代,是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的,但目前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太多 。
张培瑜先生曾打过一个比喻,说是铜铭歷日中"年、月、月相、纪日干支"四项数据和王年断代,就像是个代数方程,条件都存在不确知性,是个世界难题 。他举例说(我只引大意,原文就不引用了),若知晓西周列王在位年数、月相含义、西周歷法内容,那么由铜铭歷日可以整理出各王铜器归属 。或者,从已知铜器的断代分组(所属王世)、西周歷法、各王年数,则由金文历象数据可以求证西周月相真实含义 。类似,知道了铜器断代、月相、各王年数,则可以考查西周的歷法 。最终目的是求出西周列王年数和总年 。因此,就必须首先要解决好"月相词语"、"西周歷法"、"铜器断代"这三个问题不可 。
哲非常首肯张培瑜先生的思路,我想这也是大多数涉猎了青铜器铭文历史研究者的必然思路 。事实上,根据哲的多年研究,西周列王年数,《今本竹书纪年》的记载是比较准确的,只是有些王位序次颠倒及在位年数存在多种说法而已 。这给"铜器断代"、铜铭歷日的推溯有了一把基本可靠的标尺 。关于"月相"含义,前人也作了较多研究,有些学者也提到了正确的观点,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我相信只要不迷信权威、墨守王国维"月相四分说"的人,大体都能接受"月相是定点"这一正确观念的 。
在这里,我要重点说说"西周歷法" 。事实上这个问题过去学者注意到的并不多,但是又非常的关键,我认为它是引领我们走出历史迷宫的钥匙 。过去学者很少有专门的论述,诚如张培瑜先生,虽也写过《中国古代歷法》专著,对历史记载缺失的先秦(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古六历等)秦汉初歷法进行过复原研究,但是对于古代歷法观念还是较少涉及 。
我不是天文历算学家,所以诸如古人观象授时变迁、斗建昏建原理、岁星十二次循环、甲历四分术推步朔望方法、四时节气划分等等,都不是我这个门外汉用一篇文章能讲清楚的 。虽然我也略懂四分术推步朔望原理规则,但却懒得去推步,大体经常用张培瑜先生《朔望史历表》 。正是由于张培瑜先生的精心测算,我们省心多了 。前面所说的并没有批评张培瑜先生的意思,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是能正确地理解古人歷法的观念,就会大大提高我们推溯铜铭歷日的准确性 。
- 八败是什么意思 风水八败什么意思
- 都市一品风水师 一品威客
- 冰箱门朝东开是否有利于家居风水
- 住酒店讲究风水吗 酒店的风水不太好
- 犯白虎煞的房子如何化解
- 床头朝北有什么说法 床头朝北什么说法
- 1 阳宅风水李双林(阳宅的来龙入首李双林)
- 水晶吊灯好不好 水晶吊灯风水好吗
- 先天风水怎么看 风水中的先天之本
- 风水五龙归位 风水中五龙是什么意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