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盂鼎铭文前面记"隹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爽…雩若翌日乙酉…"末尾记"用作囗白宝尊彝 。隹(维)王廿又五祀 。"显然是个年、月、日干支、月相俱全的铜铭 。"维王廿又五祀",张闻玉辨认为是"卅又五祀",先放在一边待说 。

文章插图
大盂鼎铭文拓本
"辰在甲申"有人理解为"甲申"朔,此说非 。古人文字喜欢互文,"辰"指日辰 。铜铭歷日的意思是"在八月十六日(既望),日辰干支在甲申,天还没亮的时候(昧爽) 。"既望日在甲申,则八月朔日在己巳 。查张培瑜先生《朔望史历表》,公元前984年6月28日己巳朔,时为夏正六月,周正八月,既望日在甲申(公元前984年7月13日),与铜铭歷日合 。
查《毛氏西周断代年表》,公元前984年正是康王二十四年,正合铜铭歷日 。且慢,有人会问了,小盂鼎铭文不是记"维王廿又五祀",应该是康王二十五年啊,怎么说是与康王二十四年歷日相符呢 。哲说,正合的狠,合的天衣无缝 。这就要扯铜铭中"年、祀"的区别了 。由于汉儒前辈的误导,后人没再去注意先秦文献铜铭中,某王年、某王祀的纪年方式表述的意义其实是有区别的 。小盂鼎铭所记"维王廿又五祀"正是指周成王的第二十五个祭祀年,时在康王二十四年 。
以往学者研究中,未能注意到"年、祀"的区别,而往往造成西周王年断代的困惑 。《尚书·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此以文王祭祀周年为纪年,表述的是在文王十三祀,武王十二年间事,即克商当年发生的事情 。
《逸周书·大匡解》:"惟十有三祀,王在管 。管叔自作殷之监,…"与《今本竹书纪年》"(武王)十二年辛卯,命监殷,遂狩于管"所记为同一件事,说明武王十二年就是文王十三祀 。故王国维所推定武王是在文王去世后四年克商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 。文献已表明,武王克商年是在文王十三祀,武王继位十二年间事 。
当然,武王克商前是否已经称王还需探讨,然继位"西伯"十二年后始克商应是无异议的 。联系清华简「武王八年勘耆(黎)」的记载,可知武王是在文王去世后,经过了多年积蓄准备始谋伐商,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文献铜铭中的"维某祀、维王某祀"当是指前王薨的第某年,亦可用来纪年,但与时王纪年会出现序差1年 。这里的"祀"当是以前王去世周年为单位的祀周 。如文王一祀从帝幸四十一年三月到次年三月 。
《今本竹书纪年》载成王去世是在"夏四月乙丑日" 。《书·顾命》也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 。王乃洮沬水",作《顾命》 。"翌日乙丑,成王崩 。"那么从小盂鼎铭文歷日推溯,则成王去世确实在公元前1008年 。《通监外纪》:「成王在位三十年,通周公摄政三十七年 。」则周成王元年在公元前1044年,又《逸周书·明堂》:"既克纣,六年而武王崩 。"则可推溯武王克商年正在公元前1050年 。与哲从《利簋铭》中解读出来的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50年2月10日,时为周正二月三十甲子日,正是分毫无差 。
有人说,嗨,毛先生,我查对张培瑜先生《朔望史历表》,在公元前1008年,四月、六月里都找不到有甲子、乙丑日的呀 。你说的对,在张培瑜《朔望史历表》中,是以冬至日所在太陰月朔为正月始,公元前1008年四月是辛卯朔,六月是庚寅朔,确实在当月皆不可能有甲子、乙丑日 。问题的关键在于前面提到的我们对西周歷法的观念有误 。
古法歷算有:天正(建子,以冬至日为子月月首),是太阳光照量的"最少极点"(冬至点)月,从这天起,白天渐长;地正(建丑,以大寒日为丑月月首),是气温的"寒极点",从这天起,气候就要转暖,人正(建寅,以立春日为寅月月首),太阳光照量达到冬至和春分的一半,是气温开始转暖,标志春天的开始 。我们现行农历在历算上虽使用"天正",却是以冬至所在太阴月为历年之首,在民用年上用"人正",却以立春所在太阴月为民用年之首 。和古法略有区别 。
- 八败是什么意思 风水八败什么意思
- 都市一品风水师 一品威客
- 冰箱门朝东开是否有利于家居风水
- 住酒店讲究风水吗 酒店的风水不太好
- 犯白虎煞的房子如何化解
- 床头朝北有什么说法 床头朝北什么说法
- 1 阳宅风水李双林(阳宅的来龙入首李双林)
- 水晶吊灯好不好 水晶吊灯风水好吗
- 先天风水怎么看 风水中的先天之本
- 风水五龙归位 风水中五龙是什么意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