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民用领域项目规划过程中 , 国家和相关部门结合当前我国卫星应用情况 , 决定研制我国自主的C频段、高分辨率、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太空“神探”——高分三号 。
一群有梦想、善创新、肯实干的航天人集结了起来 。 有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 , 收起光环、躬身加入 , 默默为型号贡献力量;还有一批胸怀梦想的年轻人 , 技术过硬是他们加入团队的门槛 , 而对这份事业的热忱是他们技术更加精进的动力 。 “神探”团队自此走上不惧风雨、披荆斩棘的“高分”路 。
首发星的“一鸣惊人”
一千九百多个日夜 , 绕地球飞行两万七千八百余圈 , 启动应急响应六百余次 , 提供一千三百多景应急减灾图像 , 业务化产品达二十余种 , 分发图像一百七十六万景 , 为国家节省经费四百四十亿元……自2016年8月10日高分三号01星发射至今5年多的时间 , 为国家、为用户交上了一张成绩满满的答卷 。
【太空“神探”高分三号是怎样炼成的?】高分三号01星在轨稳定运行及出色表现让“神探”团队收获了各界好评:“图像质量完全不输国外数据”、“这轨天气不好 , 光学星用不了 , 多亏咱们有‘高三’”……在灾情迅速变化 , 尤其是天气条件恶劣 , 光学遥感卫星无法发挥效能时 , 对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需求就格外迫切 , 需要实现一天内多次成像 , 但单星在轨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 面对国家应用的需要 , 研制团队联合用户积极推动 , 于一年内快速启动后续双星项目 。
02星研制的“崎岖坎坷”
事非经过不知难 。 面临双星并行、一支队伍、一套设备的巨大挑战 , 要想完成任务谈何容易!可“神探”团队就是这样顶住压力 , 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
合成孔径雷达(SAR)天线作为高分三号02星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性能决定着整个任务的成败 , 地面验证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 但仅就SAR天线方向图这一项指标的测试就给团队出了一个大难题 , 15m长的大天线有超过96万个方向图 , 地面全部测完需要10年的时间 。 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团队创新提出了通过5%的基础数据模拟100%方向图的技术方法 。 可就这5%也不是件轻松的任务 , 每一组数据都至少需要15个小时的连续测试 , 不能中断 。 为此 , 团队经常加班到深夜 。 每当抬头看到夜空中的繁星点点 , 他们开着玩笑说道:咱们这就是脚踏实地 , 仰望星空吧!
文章图片
克服重重困难 , 卫星终于具备了待命出厂的状态 。 但由于外部原因 , 任务中途被耽搁 , 这给研制团队又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 因为SAR天线不能长时间压紧 , 需要把安装好的15m“大家伙”卸下来水平存放 。 由于并行研制的03星对地面设备的占用 , 原本用于存放天线的气浮台用不了 , 只能给卸下来的天线找一个临时的存放地 , 定期测试需要反复插接电缆、挪动设备 。 同时 , 为避免大功率信号对其他型号工作人员的影响 , 每每华灯初上才是团队上岗之时 , 陪伴他们下班的仅是深夜的静谧 。 虽然辛苦 , 研制团队对精益求精的要求却没有减退一丝一毫 , 在SAR天线重新装星后设计师们对关键性能又进行再次测试、再次复核 , 只为SAR天线在轨能有最佳的表现 。
文章图片
不甘于现状的“从有到优”
为了更好服务用户 , 实现对船舶的识别 , 02星增加AIS船舶识别系统 , 其与SAR数据结合应用可以提高船舶识别监测精度 。 由于AIS是一套低频高灵敏度接收设备 , 其对外部干扰极其敏感 , 研制团队做了大量工作 , 对星上设备加严了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 取得了显著成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