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能制造的眼缘、渊源和人缘

——本文作者 张戈

一眼看去就很有“眼缘” 。
南方工厂的生产线 , 被“搬迁”到现场 , 企业数字化驾驶舱和AI质检场景 , 也被“搬迁”到现场 , 这使华为的展台看上去就很有“眼缘” 。 而且是越琢磨越有味道的“相看两不厌” 。
在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 , 华为以“智能新制造”、“行业新发展”、“城市新底座”三大板块内容参展 , 共包含38个应用场景 。 其中的逻辑并不难抓取 , 应有尽有的解决方案 , 智能澎湃的底层平台 , 以及同样来自非数字原生企业的感同身受 。 而仔细咂摸其中味道 , 感觉又确实有所不同 , 这并不像科技企业所说的“赋能” , 更像是同行间的对话 。
华为智能制造的眼缘、渊源和人缘
文章图片

感同身受的“智能新制造”
不仅是“眼缘” 。
华为与制造行业颇有渊源 。 华为是家高科技企业 , 但首先是一家制造企业 , 而且是一家拥有30多年历史的制造企业 。 从自动化、信息化 , 到网络化、数字化 , 所有制造企业的发展履历 , 华为都亲身经历 , 所有非数字原生制造企业的业务痛点 , 华为也都曾感同身受 。
这使懂行的华为有资格去现身说法 , 而不是对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手画脚 。 2015年底 , 作为一家非数字原生的制造企业 , 华为启动了自顶向下的数字化转型 , 效果也显而易见 , 2019年 , 华为提前达成五年业绩翻番的目标 。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在致辞中说出了其中的核心“牛鼻子”:“数据正在成为制造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 解决现有系统间的‘数据孤岛’问题 , 实现公司内外产业链数据的深度互联 , 是制造企业全流程数字化的关键 。 ”
“智能新制造”展区中的“企业数字化驾驶舱” , 就是华为牵住“牛鼻子”的最好体现 。 企业管理者可通过“企业数字化驾驶舱” , 一屏统览整个企业管理与运营状况 , 包括营收利润财务指标、新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生产交付过程等 , 实现企业“体系规划、一屏可视、辅助决策、执行闭环”的全流程高效协同 。 这背后 , 是基于华为数据融合治理与数据平台技术 。
与此类似 , 数据正在贯穿智能制造的每一个业务环节 。 目前 , 华为正在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沉淀并对外溢出 , 让经验源于制造 , 更服务于制造 。 其制造业全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包括: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物流、数字化研发、数字化办公、数字化运营、零碳智慧园区、全光工业园区等 。
而且这不仅是可复制、可分享的解决方案 , 更是华为在数字化转型中积累下的完整战略、方法论 , 以及一系列深入细致的一手经验 。
应有尽有的“行业新发展”
当然 , 与制造行业颇有渊源的华为 , 有好眼缘更有他的好人缘 。 华为并不会偷换概念 。 精于电子制造的华为 , 必然要面对此前他并不熟悉的钢铁焦炭、水泥建材、机械加工等不同领域 。 但这并无所谓 , 就像不造车的华为 , 在汽车制造领域积累的人缘 , 其始终知道其业务边界和生态定位 。
坦率地说 , 留给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时间并不充分 。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 , 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 。 但这是骄傲 , 也是压力 。
【华为智能制造的眼缘、渊源和人缘】或者说 , 应有尽有的中国制造业 , 也需要有企业提供应有尽有的数字化能力 。 在此方面 , 好像还无人能居华为右者 。 华为拥有端到端的数字化能力 , 以及联接、计算、云、AI等领先的ICT技术 。 而且这些能力 , 也正在成为生态伙伴的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