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挑战?可能还是跟我们当年3Q大战有关系 , 3Q大战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监管俘获 , 这次判决带来的影响很深远 , 本来监管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公平的竞争 , 但是因为被监管者力量很大 , 博弈当中监管者被被监管者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俘获了 , 越来越形成有利于巨头的趋势性发展 , 真正的守法者和公共利益变成最大牺牲者 , 这样的话使得整个行业更加不公平 , 整体效率降低 , 这是监管俘获经济学理论 。 3Q大战广州最高院判罚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 双方各有很多问题 , 但是从垄断本身来说中国互联网一次历史性的机会 , 如果那次判罚有担当 , 今天很多事情就完全不一样 。 所以我觉得中国互联网反垄断错失了一次引领世界的历史性机会 , 从这个案件开始加上巨头收到成效以后互联网巨头开始大规模挺进学术界 , 从监管俘获进入媒体俘获和学术界俘获的时代 。 有三次黄金时代 , 本来2014年中国和美国前十大互联网公司市值基本接近 , 当时阿里市值比亚马逊和Facebook还要高 , 但是从2015年开始中美之间差距不断开始拉大 , 不进则退 , 今天拉到1:6到1:8左右 , 美国最大都到了两万亿美金 , 包括亚马逊 , 也是一万多亿美金了 , 腾讯和阿里加起来都没有它大 , 垄断是这个结果最核心的原因 。 而且因为监管俘获让巨头不具有全球化 , 大规模野蛮扩张 。 08年到2020年整整12年《反垄断法》形同虚设 , 都没有进行深刻的反省 , 腾讯都不具备支配地位 , 那么中国互联网没有人具备支配地位 , 基本上无所顾虑 , 不但产业受到损害 , 法律尊严也受到很大的损害 。 从坚决不联 , 到联而不通 , 到通而不畅 , 和畅而不久 , 就卡住了 , 接下来这一仗怎么样让无条件、无差别、无歧视的互联互通成为现实 , 怎么办 , 还是要抓住本质才能迎刃而解 。 目前的治理这种被动局面道理很简单 , 依然还是用一种旧有思维打一种 , 并没有真正最大程度动员起互联互通的各相关利益方 , 我们习惯单打独斗 , 很累 , 我觉得应该把握治理的本质 , 真正践行开放式治理 , 最大程度提升人民性、公共性和社会性 , 尤其是需要更多学术界专家学者参与 , 更多媒体和舆论参与 , 平台治理走出政府部门一家之举 , 走出“独立自主 , 监护奋斗”的旧有模式 , 所以我觉得治理也需要互联互通 , 部门与部门之间 , 最大程度发挥和动员社会力量是平台治理真正的治理之道 , 这样才能对抗互联网巨头 , 单一部门没法取得这个胜利 。 包括能够快速补齐基础理论创新、补齐政策工具 , 快速连通更多法律工具 , 包括反垄断的修改互联互通应该纳入进去 , 快速形成部门联动机制 。
我们这次平台治理表面上知道很多滥用行为的治理 , 但是目前都是浅层次的 , 都是中国特色的 , 欧美互联网没有这个问题 , 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一定需要重大理论研究的突破 , 强大政策意志还有监管的魄力 , 而且对于反垄断来说我个人认为 反垄断标志就是说敢于大胆拆分 , 敢动结构才是对接反垄断世界水平 。 更重要的是价值观方面 , 互联互通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 , 目前为止我们还是没有掌握高平台治理之道 , 遭遇几场抵抗 , 走一点弯路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方式 , 互联互通这场遭遇战是很好的契机 。 到今天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两年的大致情况 , 高层战略清晰 , 意志坚定 , 认识深刻 , 这是平台治理核心所在 , 部门行动快速 , 效率高 , 体现了我们制度优势 , 对于显著问题解决快速果断 , 快刀乱麻、立竿见影 。 制度的修改和挑战 , 和新制度的制定 , 迅速高效 , 迅速完善 。 全局性激活学术界和政策界 , 尤其是青年学者和跨学科等 。 这是第一次比较全球性的联动 , 和欧美从政府层面、产业界层面和学术界层面 , 这是非常难得 。 不足的地方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触及 , 基础理论创新还不明显 , 章法有点乱 , 部门联动需要加强 , 一锤定音的制度目前还没有看到 , 本质上我们还是处在一个竞争水平不高 , 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竞争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