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人迈出了这一步 。 Pico在被收归字节麾下后 , 近期申请了“Pico元宇宙”商标 , 成为字节在这一领域的主攻手 。 同时 , 有了腾讯阿里的前车之鉴 , 如何帮助重金买来的Pico走得更远 , 将十分考验字节管理层的能力 。

文章图片
图7/7
图源:Pico官网
此外 , 国内元宇宙赛道还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 。 各路人马一拥而上 , 利用信息差猛割韭菜 。
据投资界报道 , 某知识付费APP上 , 一个名为《元宇宙6讲》的网课吸引了逾4万人报名 , 粗略估算收入超100万元 。 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 , 各路元宇宙“专家”大量涌现 , 兜售二手知识谋取利益 。
此外 , 国内元宇宙赛道还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 。 各路人马一拥而上 , 利用信息差猛割韭菜 。
据投资界报道 , 某知识付费APP上 , 一个名为《元宇宙6讲》的网课吸引了逾4万人报名 , 粗略估算收入超100万元 。 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 , 各路元宇宙“专家”大量涌现 , 兜售二手知识谋取利益 。
但面向渴求知识的用户割韭菜 , 毕竟收益有限 。 有心的大玩家已经开始对资本市场施加影响 。
这里面的典型案例包括中青宝 , 这家二线游戏厂商自从沾上了元宇宙的概念 , 股价不到两个月暴涨3倍 。 中文在线、天下秀、汤姆猫等上市公司也开始纷纷拿云宇宙说事儿 。
这些动作已经招致了外界非议和监管动作 。 交易所屡次发出关注函 , 要求相关公司做出解释 , 但尚未能让“元宇宙概念股”真正降温 。
炒作概念牟取暴利 , 一直是资本市场严厉打击的对象 。 如果所谓概念股继续泛滥 , 元宇宙在中国存在重蹈虚拟货币覆辙的风险 , 遭遇全面封杀并非不可能 。
而在元宇宙创业者眼中 , 元宇宙目前仍是一个宏大概念 , 距离真正落地还很遥远 。 在未来的道路上 , 他们需要找到与新BAT合作的舒适方式 , 更需要在急躁的氛围下保持初心 , 在短期利益和长远价值中找到平衡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