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追堵,Keep突围

作者丨刘晨
近日 , 小度科技发布健身镜 , 在宣布加入“百镜大战”同时 , 正式投身到家庭健身这条赛道 , “助力全民健身” 。
此外 , 家庭健身科技品牌Yesoul野小兽也在上月宣布完成由小米集团领投 , 顺为资本、清科创投跟投的过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 正式成为小米旗下生态链企业 。
盘点下半年加入运动健身领域、尤其是聚焦在家庭健身这一垂直赛道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 除了小米、百度 , 还有华为、苹果、三星等众多国内外巨头……
随着巨头们纷纷将运动、健康设定为新的核心战略 , 并以不同形态的智能硬件为载体、以系统和算法为支撑、用不断丰富的内容和服务开疆扩土 , 此前一直在家庭健身领域持续深耕垂类选手 , 最典型如Keep , 面对围追堵截 , 是否还有新的机会?
科技巨头加速入局
无论是2014年全民健身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 还是公众在过去数年里持续走高的运动热情 , 亦或是各路资本不断加码在运动健身领域中的投入力度 , 一切迹象都表明:运动健身科技已成为不容错失的赛道 。
正因如此 , 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厂商、内容生态平台、垂直领域企业等不同业态的商业机构“跑步”入场 , 希望能够借以自身优势摘得先机 , 甚至是在已选定的商业方向中提前实现对产品、服务的聚焦与取舍 。
这不得不提华为 。 此前 , 华为发布了多款智慧屏产品几乎都具备智能健身功能 , 同时还吸纳了多家智能健身企业加入鸿蒙生态 。 今年6月 , 华为启动了名为“为鉴”的商标注册程序 , 其国际分类为28-健身器材 , 此举也被市场推测为加码智能健身赛道 。
作为运动赛道的后来者 , 小米最近两年来更是动作频频 。 去年9月 , 小米走步机金史密斯获近亿元融资;今年3月 , 小米科技领投健身课程内容服务商爱动健身的C轮融资;今年6月底 , 小米科技又申请注册“一往无前”商标 , 国际分类为健身器材、地毯席垫 。 前文提到的小米对野小兽的投资 , 亦释放出其通过不同手段加码运动健身 。
同样是在今年6月底 , 有媒体曝出手机厂商OPPO也在注册健身器材商标 。
对此 , 业内人士指出 , 华为、小米和OPPO三大手机巨头均已进入智能健身赛道 , 足见这一领域所潜藏的巨大商机;这些硬件厂商基于自身优势 , 要么先在硬件上发力 , 或是希望通过产品与系统的打通来积累用户数据 , 之后再去考虑变现和赋能生态等方面的问题 。
在运动健身内容领域 , 疫情催化下 , 各大平台的运动健身内容需求水涨船高 。 随之而来 , 便是B站、小红书、抖音、优酷、爱奇艺等长短视频平台开始广泛扩充健身内容 , 邀请运动达人入驻、策划相关话题和推出专业频道 , 来吸引更多运动爱好者的关注 。
垂直领域的“玩家群”更是热闹 。
其中 , 最广为人知自然就是布局较早的Keep 。 在内容和工具的早期定位下 , Keep已积累了巨量用户;并且在更体系化、专业化的内容核心优势基础上 , 逐步铺设起覆盖线上+线下的“吃、穿、用、练”等更多服务板块 。
此外 , 还有一些新兴玩家正在不断吸引资本涌入 , 主打智能健身镜的FITURE已连续完成多轮融资 , 比较早期专注健身镜的国外品牌 Mirror被lululemon收购……现在 , 小度科技对智能健身镜的发布 , 也再次提醒行业一个事实:基于用户数据的AI算法、依赖智能技术的动作捕捉与反馈 , 正在成为各智能健身玩家正在聚焦的玩法 。
然而就现阶段的反馈来看 , 这种通过捕捉用户动作来提升动作反馈效率的深度交互体验 , 似乎还未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 但这种技术捕捉用户行为来提升体验 , 无疑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