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飞书最近发生的变化?

怎么理解飞书最近发生的变化?
文章图片

飞书 , 正在从「字节的最佳实践」 , 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最佳实践」 。
作者 | 张鹏 潘乱
编辑 | 汤一涛
2021 年 11 月 17 日 , 飞书在上海举办了一年之内的第二次产品发布会——「2021 秋季未来无限大会」 , 发布了最新的 5.0 版本 。 正好赶上周三 , 当晚潘乱和张鹏在视频号「今夜科技谈」的直播里 , 又趁着热乎劲儿 , 聊了聊飞书和字节 。
相比过往 , 飞书有几个显著变化:
1、飞书开始从过往的「讲字节」 , 变成了「讲用户」 。 最早飞书只是字节跳动内部的协同工具 , 之后字节将已经在内部验证的飞书公开 , 开始为更多公司提供服务 。
2、从讲单品回归到 all in one , 做深做重 。 去年 π 版本发布会是想通过更轻的单品降低用户上手门槛 , 从 C 端渗透 。 今年飞书回归到组织数字化底座 , 然后在协作之外 , 开始讲招聘、绩效和合同 , 提升组织力 。
3、更加明确客户是谁——KA(关键客户) 。 好的软件都沉淀于行业最佳实践(SAP、Salesforce) , 而行业最佳实践一定来自于好公司 。 好公司不分大中小体量和阶段 , 但必须要是已经验证自己基础商业逻辑的公司 , 工具才能跟企业互相借势 , 同时 KA 有很好的标杆效应和付费意愿 。
4、具体怎么打 KA——先进团队先用飞书 。 飞书的理念和审美明显在新经济从业者和企业家群体中占据优势 , 在用户侧偏重更灵活的团队而非组织和公司 。 因为公司很难一下子全部切换 , 但可以先从先进团队开始用起 。 产品品牌则直接面向 CEO , 做一把手工程 。 比如核心城市机场显眼广告位都能看到「先进团队先用飞书」 , 谢欣、张楠、林婵也都会经常跑客户 。
5、谁来服务谁?是引领用户 , 还是满足用户?曾经飞书是一个有非常强价值主张的产品 , 给人的感觉是:我应该努力学习适应 , 向最先进的工具实践看齐 。 但是这次发布会让客户成为主角 , 飞书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工具 , 透露出的信息是飞书要「以客户为中心」 。
至于行业破圈 , 互联网、高科技和媒体文娱行业是飞书的典型用户 , 但这次发布会到场分享的嘉宾 , 涵盖了文化行业(文和友)、地产行业(旭辉)和健身行业(超级猩猩) 。 同时 , 飞书也服务了很多不同行业的大型企业 , 这些企业从数万人到数十万人 , 都在用飞书 。
飞书 , 正在从「字节的最佳实践」 , 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最佳实践」 。
01
飞书的变化
在飞书之前 , 字条跳动的协同工具经历了四次迭代 , 最早是 Skype , 随后是微信企业号、Slack、和钉钉 。 但随着团队规模扩大 , 这些工具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足 , 无法完全适配团队的需求 。
怎么理解飞书最近发生的变化?
文章图片

字节跳动沟通工具变迁|图片来源:字节跳动
比如 , Skype 有多人通话的功能 , 但无法满足文档协作和工作流安排的需求 。 Slack 相对功能更全面 , 但国外的软件不太适应国内的工作习惯 , 像需求最大的信息沟通 , Slack 还是基于邮件而非即时通讯 。
字节跳动最终在 2016 年自己研发了飞书 。
在 2020 年 2 月 , 疫情爆发之初 , 飞书向全国所有企业免费开放 。 当年 11 月 , 飞书举办了自己的首次产品发布会 , 发布了飞书文档独立 APP , 以及思维笔记、多维表格、双向链接、飞书妙记等多个新功能 。
飞书对自己的定位是「一站式企业协作平台」 。 如今看来 , 在当时那个节点 , All in one 的思路似乎变成了一拆多 , 让各个差异化的产品吸引 C 端用户 , 从而推动 B 端客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