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方案( 四 )


设计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应大于灌注时间,必要时可根据情况掺加减水剂和缓凝剂,加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初凝时间不宜早于 2.5h 粗集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 1/8 及钢筋最小净距的 1/4 同时不得大于 40mm 细集料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混凝土含砂率控制在 40%-50% 坍落度为 160-220mm 水泥用量不少于 350kg/m3 水灰比为 0.4-0.5
混凝土搅拌采用 750 型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得少于 2min
砼灌注采用导管法 。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导管连接应保证作到连接牢固,导管使用前应先试拼 。封闭严密 。
导管吊装时 。导管下放时应位于桩孔中心,应保持上下成直线 。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宜为 25 40cm 灌注前用测锤复测检查孔深,保证其桩底沉淀厚度要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若满意足要求则进行二次清孔,直到合格后方可进行水下砼灌注 。
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注地点时 。如不符合要求,应检查和易性、坍落度等情况 。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仍不满足时不得使用 。
混凝土初灌采用拨球法 。导管埋入深度应不小于 1m 混凝土浇注入孔后,首盘砼灌注后 。立即丈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浇注 。砼灌注应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止,导管提升应勤提、少提,坚持居中位置垂直逐步提升 。浇注开始后,应连续有节奏地进行,尽可能缩短撤除导管的间隔时间,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时,应徐徐进行浇注,防止在导管内形成高压空气囊 。
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增加浇注 0.5 1.0m 并在拔除护筒前清除预留部分混凝土的 80% 余下的 20%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 。如出现砼面上升困难时 , 导管埋入砼面下深度控制在 2 6m 左右 ,, 灌注快结束时 。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 , 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 使灌注顺利进行 。为确保桩顶质量 。
并指定专人详细记录砼灌注过程中有关混凝土灌注情况 。包括灌注时间、灌注砼方量、混凝土面深度、导管埋深、导管撤除以及发生的异常现象等 。按规范要求每根桩制作砼 1 2 组砼试件 .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方案

文章插图
② 承台、系梁
1 基坑开挖:周汉河 1# 桥和 2# 桥承台、系梁基坑地势平坦、开挖深度较浅 。采用挖掘机无支护放坡开挖 。余下的土人工清理 。施工机械不易到达的墩、台基础施工,挖深控制在距基底 20cm 左右 。采用人工放坡开挖,并预留工作面 。二桥 1# 2# 墩应依次开挖,依次施工,必要时可进行改水后再施工系梁 。
用水泵抽出地下水或雨水 。孔壁易坍塌时采用草袋或水泥编织袋进行围堰防护 。2 基坑排水:基底周边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
3 用空压机带动风镐将混凝土破碎清除 。不得损伤钢筋 。桩头露出基坑底面 15 厘米,用风镐破除混凝土时应注意 。桩头顶面应平整,并露出密实混凝土面,当钻孔桩经过无破损检测合格后,即可进行承台和系梁施工 。
4 模板:承台、系梁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或覆膜竹夹板 。Φ 48 钢管横向背带,100 100 方木竖向背带 。背带领 垂直间距为 50cm 横向间距为 40cm 用Φ 16 对拉螺栓固定模板,外部采用方木斜支撑 。模板的拼装要确保几何尺寸和平整度 。模板拼装时,板缝间夹橡胶条或海绵条,以保证不漏浆 。
5 钢筋:制作前要做好原材料试验和焊接试验 。依照图纸编制下料单,并认真审阅图纸 。下料单的内容应包括钢筋种类、形状、长度、数量等 。按下料单进行钢筋制作、分类堆码,现场进行绑扎 。绑扎时,可附加架力筋进行固定,墩台身预埋钢筋定位采用钢管支架固定,并注意预埋筋接头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