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 五 )


三是改变行为的能力,这个也是成功自我掌控的最后一步,就是我们需要掌控改变的行为的能力,例如,我们知道自己要早睡,也觉察到现在确实是很晚了,也知道自己就是要睡了,可是还是不能停止玩手机~
3) 自证式预言,让我们心想事成可能变得更高!
在我们心理界里,有一本书非常出名,专门是讲吸引力法则的,这本书就是——《秘密》,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如果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情保有积极的期待,只要不断去强化这个期待,最终这个将有可能梦想成真!
那么什么是自证式预言呢? 其实这是我们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效应 。就是指在接触他人之前先对此人有个预期 。但是这里需要小心,我们的这个预期有可能是错误的,也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这里重点突出的是 你对这个人的预期就会影响你随后对待这个人的行为,把他塑造成我们当初预期的那样!
那么我们知道自证式预言的作用式,在我们的生活领域中可以怎么运用呢?
第一:在教育领域,我们如何期待我们的孩子就会非常重要了 。我们作为父母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每个孩子都有她独特的一面,我们需要发觉孩子的这一面,加强对于孩子积极认可的一面,也许你的热情也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这个事情越小开始的时候就需要越尤为重视!
第二,在亲密关系,自证式的预言具有塑造力量,如果你是觉得认为孩子或伴侣存在问题,或者对他们有一些消极的评价,而这些消极的评价,看法就会影响自己对于他们的行为,所以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或伴侣问题时,你或许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扮演着促使他们变成如此的幕后推手 。如果你可以尝试看看他们的积极之处,你就会发现他们就会越来越往好的那个方向发展了!
第三,在工作中,就需要注意自证式带来的偏见 。我们在工作当中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而在这种交际之时 。我们会很容易的就带来自己的偏见,由于偏见是会影响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行为的,进而这些人也会容易产生不满,从而这个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可以看的到自证式预言确实可以在我们生活当中产生微妙的影响,但是我们会发现他是一把双刃剑,当你觉得生活有希望的时,你的生活就会有可能变得越来越有希望,当你觉得你的生活处处都是问题时,你的生活也是处处都是问题~
所以无论怎么样,就按照《秘密》中的吸引力法则所展示的那样,对生活保持积极心态有时还真的有可能让我们梦想成真,念念不忘,真的可能有回想!
从头回看这本书,作者在里面运用了很多案例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为何我们现在是这样的,为何我们会这么想以及为何我们会那样做,当我们了解我们内在的潜意识时,就可以意识化,就可以更好的去朝我们想要去往的那个方向走!
《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读后感(四):我们的行为,始终来自于心理的反馈
在汉代史学家班固的妹妹班昭所写的《女戒》中有这样一句话:“妇德,不必才明绝异;妇言,不必辩口利辞;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妇功,不必工巧过人 。”现在也有些人甚至会调侃高学历的女性:“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是东方不败 。”
听到这些言论,内心总觉得不是滋味,成为优秀的女性本身就比男性要付出更多,却被如此调侃,含沙射影的表现出偏见和歧视 。
回想最近看的陈晓教授写的《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通过书中有趣的案例结合社会心理学知识,我认真的分析了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造成这样的偏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