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 , 宁原用最后一笔积蓄 , 续租工作室三个月 , 并以“模型师老原儿”的名字 , 在抖音发布第一条科普视频《负压救护车》 。 这次尝试 , 被宁原称作“孤注一掷” 。
那时 , 整个团队只有宁原夫妻两个人 。 宁原白天研究选题、写稿、制作模型 , 等晚上妻子下班、做好准备开始拍摄 , 已是凌晨2点;拍摄完毕 , 就到了凌晨5点 。 高强度的工作 , 让宁原累到“脱相” , 无法实现轻松活泼的拍摄效果 。
为了遮住疲态 , 他买来一副手术恢复期用的圆框眼镜 , 镜框里有白色的塑料底盘 , 又自己加上可以晃动的黑色塑料圆片作为眼珠 , 组成两只卡通人物般的大圆眼睛;眼镜上方 , 还有与他本人形象类似的黑粗眉毛 。 老原儿卡通眼镜的经典造型 , 自此确定 。
三个月后的7月 , 抖音账号“模型师老原儿”已经拥有300万粉丝 。 工作室即将到期 , 宁原用抖音上获得的第一笔收入 , 续上了工作室的租金 。 如今 , 老原儿团队已经扩大到十人 。
文章图片
老原儿团队的工作室 。 拍摄/郑可书
“三一博士”薛恒潇的科普博主之路始于2018年 。 那时 , 他刚于哈工大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 即将入职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做讲师 。 起步初期 , 他的短视频选题方向不聚焦 , 还尝试一人分饰两角 , 但传播效果不尽人意 。 直到2019年 , 他发布讲“国之利器”DF-17导弹的短视频 , 其后又在疫情期间 , 从工程制造的角度讲火神山医院 , 获得欢迎 , 就此确定了科普风格——用单人讲述的方式 , 讲最熟悉的工程学知识 。
严伯钧入驻抖音 , 则更像是一个偶然 。 他硕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 , 曾抱着研究纯粹理论的愿景 , 赴美国布朗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 可现实是 , 研究纯粹理论的教授很难得到资金支持 , 无法收他作博士生;应用工程领域拥有大量资金 , 又非他的兴趣所在 。 因此 , 2013年 , 在布朗大学学习两年后 , 严伯钧选择办理退学 , 回国创业 。
2018年底 , 在朋友的建议下 , 他挑出常被问及的七个物理问题 , 各录制为一条1分钟以内的科普视频 , 于抖音发布 。 《手把手教你做一颗氢弹》《什么是黑洞》《先来搞懂零到四维(空间)》等内容 , 帮助严伯钧的账号涨粉30万 , 播放总量达1000多万 。
这让严伯钧看到了科普短视频的潜力 , 他的创业之路 , 也由此转向 。
短视频科普带来了什么
如今 , 严伯钧在抖音已有400万粉丝 。 他今年33岁 , 在视频里戴黑框眼镜、梳二八分发型 , 语速快 , 讲话时习惯举着单手比划 。
【方寸之间 看见生活 | 为好奇心拍摄抖音】虽已离开学术界多年 , 他仍持续关注科学发展的动态 , 看学术杂志 , 也常与科学界的朋友交流 。 日常的一个爱好是 , 研究百科上的词条:先搜索这一个不懂的关键词 , 学习中发现另一个关联的陌生知识点 , 或是有趣的学术论文 , 便一个接一个地研究 , 最后点开的词条数量能有几十个 。
成为全职的科普博主之后 , 这点钻研的兴趣 , 也变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 “这是我们做科普工作的责任 , ”严伯钧说,“一定得把知识讲明白 。 ”
文章图片
抖音科普博主严伯钧 。 图源:抖音截图
他还清楚地记得 , 自己“被科学点燃的原点” 。 那是2004年夏天 , 奥赛培训班的物理老师给学生们讲起狭义相对论 , 一步一步从逻辑上验证“为什么运动速度越快 , 时间的流速越慢” 。 16岁的严伯钧感受到一种“极致的美”:现象如此复杂 , 背后的原理竟如此简单 , 简单到一个公式就能概括 。 “我并不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些知识 。 相对论给我带来的震撼 , 完全是一种颠覆三观的、精神审美上的冲击力 。 学完之后 , 我走出教室 , 感觉天的颜色都变了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