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为基础的时代背后,哪些因素在起关键作用?丨章苏阳独家( 二 )


一直到了 2017 年的下半年 , 基本上大家都明确了 , 原来这个天变了 。 在 2016 年以前 , 中国的互联网就是一本追求流量的历史 。 到了 2017 年 , 已经变成了从追求流量到追求数据的时代 。
3. 短期预测模型:基钦定理(3 年左右周期)
以 PC 互联网时代为例 , 基本上是有三年左右的周期的 。

  • 1998-2002 解决信息不对称
1998 年前后 , 大家要获得一个信息是很难的 , 能够看的东西非常有限 , 而且特别滞后 , 基本上都是昨天发生的 。
但是到 1999~2000 年 , 一件事情发生之后 , 几乎一小时的时间大家就能知道了 。 美国「9·11」事件 , 我是 27 分钟以后看到的 , 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
  • 2003-2006 解决交易不对称
2003 年以前 , 产品流通是通过一级批发、二级批发、三级批发的 , 渠道里面有很多的节点 。 从 2003 年开始 , 我们直接互联网面对 , 跳过了这些环节来进行 。 比如阿里、携程 , 都是在这个时候快速发展起来的 。
  • 2006-2008 互联网次生代 Web2.0
2006 年以后 , 出现了互联网的一些次生代的东西 , 比如博客、视频网站等 。 到2007 年 , 互联网金融也逐步上来了 。
综上 , 经济周期 3 年左右会有一个小变 , 8-10 年会有一个大变 , 到 50 年就是翻天覆地的更大变化 。
新通用技术时代的到来 为什么现在进入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的时代呢?这跟一个大的演进是不可分割的 。
1. 数据的持续增长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只涨不跌的 , 就是数据 。
到今天为止 , 数据的发展这个量的增加 , 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的话 , 它的二阶导数为正 。 在去年 , 大概是 2.1 年左右 , 数据会翻一倍 。 今年 , 我估计 2 年左右数据就会翻倍 , 所以发展非常快 。
2. 硬件的发展
1992 年 , 我在邮电部的一个直属厂做技术副厂长 。
当时我们买了三台微型计算机(宏碁电脑) , 25000 块钱一台 , 我们还专门弄了一间空调房 , 把电脑给保护起来 。 当年买的设备叫奔腾 286 , 现在大家还是延续了 286 的基本结构 , 但是现在英特尔的芯片处理能力是当年 286 的 2 万多倍 。
以数据为基础的时代背后,哪些因素在起关键作用?丨章苏阳独家
文章图片
章苏阳导师为沙丘学员分享投资心得
3. 软件的发展
其实在以前 , 就有智能计算、神经网络的理论 , 只不过当年也没多少数据 , 你有理论也没用 。
为什么现在人工智能的东西能够起来 , 就是因为数据极大量的提高 , 到了 2016 年的时候 , 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转接点 , 所以这些软件就逐步派上用场了 。
现在 , 软件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
比如 GTP-3 , 已经比当年 AlphaGo 打败李世石又高级了很多 。 AlphaGo 虽能轻松击败人类 , 但也只限于围棋等专精领域 , 无法「触类旁通」;而 GPT-3 除了文本联想、翻译、写诗 , 还能画画、做财务报表、编程 , 「一个模型就可以做所有事」 。 通用 , 就是 GPT-3 的革命性 。
谷歌大脑(Google Brain)就更厉害了 , 它里面的可调参数超过 1000 亿个 。 当可调参数超过 1000 亿的话 , 几乎什么东西都可以描述 , 因为你所有的东西都是靠参数点来描述的 。
4、人类的认知
人们终于发现: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与人的行为有关的认知只是在置信概率以上的判断 , 不需要精确计算 。
这个世界上 , 为什么人类跑赢了其他的物种 , 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人类简史》提出了一个观点 , 就是人有一个别的动物没有的特点:「能够相信目前不存在的东西」 , 而且在这种不存在的理论或者思想下团结起来 , 以组织的力量来对自然进行抗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