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技术人士看来 , 区块链是技术 , NFT是依靠技术把实体数字化 。 当下在游戏、艺术品、域名、收藏品、虚拟资产、现实资产、身份等方面都有NFT的应用 , 非常适合用NFT来标记它在区块链上的数字所有权 。 “你可以比对现实世界中的房产证之于房子 , NFT不仅仅一对一的标记了这个实物本身的存在 , 也同时用数字证书的形式标记了某人对该物品的所有权 , 且不可篡改 。 ”
而在王唯唯看来 , “NFT作为一种先进技术 , 对现实世界应该产生更积极的意义 。 我们希望通过NFT率先推动普洱茶行业新秩序的产生 , 推动各相关环节习惯于保真溯源的规范 。 ”
NFT治不了源头乱象
在现实世界的普洱茶行业里 , 乱象确实不仅仅只发生在流通环节里 。
“茶叶作为农产品 , 国家对其的管理标准局限于‘什么是不行的’ , 对于好茶叶没有统一标准 。 而且茶叶不是标品 , 行业内也没有统一的认证方式 。 ”11月25日 , 北京砚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槐方伟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NFT在整个茶叶领域的作用有限 。
事实上 , 由于茶叶生产涉及了种植、采摘、炒制、保存、销售等多个环节 , 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造假的可能 , 或者产生质量的偏差 。 而这些环节又涉及了茶农、公会以及品牌上等各方的利益 。 而NFT技术仅仅解决了流通环节 , 相当于只能解决知名品牌商的优质产品在市场上不被仿冒的问题 。
“新茶马古道”的构想被业内人士认为过于理想化 。 “供应端或是茶叶生产方在实际操作中 , 如果不能保证透明的机制 , 也会极大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度 。 ”槐方伟谈到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技艺娴熟的制茶行家能够很轻易的调配茶的口味 。 这意味着在供应端茶农或公会也有可能将当时消费者购买的茶饼更换包装纸 , 甚至是拿新茶通过烘培、窝堆等技术调配口味 , 冲泡出来的茶跟普洱陈茶口味不相上下 , “哪怕是行家也有被这种技俩‘打了眼’的时候 。 ”槐方伟说 。
另一方面的担心来自于NFT技术的导入 , 可能引发茶叶的金融化“歧途” 。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邓小铁教授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谈到 , NFT无法彻底解决普洱茶在供应端即可能出现造假的问题 , 而这一漏洞或许会使普洱茶NFT落得与“阳澄湖大闸蟹礼券(又称“蟹卡”)”类似的窘境 。
所谓蟹卡的窘境 , 原因是该礼券的超印超发 , 以及超前销售 。 供应商一端的存货可能远远低于市场上流通的礼券标识的数量 , 最终导致了提货时不能全部兑现 , 即发生了“挤兑” 。 事实上 , 这还是涉及了供应端的诚信问题 。
对上述一系列问题 , 清华一位技术方面的专家就普洱茶茶饼 , 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 在他看来 , 茶饼在压制过程中 , 其纹理都是独一无二的 , 类似人类的指纹 。 可以将这种纹理用精密仪器进行扫描 , 将扫描结果一并制作在NFT的信息当中 , 以保证NFT与现实茶饼的一一对应关系 。
显然 , 上述可以预见的问题 , 并不能够通过给茶饼贴上一张“身份证” , 生成一条NFT就能解决 。 王唯唯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 他认为“当前普洱茶市场的无序 , 不能期待全部用NFT技术解决 , 但是如果能通过这种技术 , 推动良好秩序的建立 , 并把这种秩序延伸下去 , 自然也能促进茶农、茶商和当地自治组织的自我监督 。 ”
NFT充分不必要
一位爱茶人士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谈到:“在我们眼里 , 茶叶不是股票或纸黄金 , 而是农产品 , 需要消费者饮用 , 如果不喝 , 茶就没有价值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