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到现在为止 , 还没有人能准确描述元宇宙是什么 , 但这不影响有不少人在“万物皆可元宇宙”理念的驱动下 , 规划他们的商业版图 。
在茶与元宇宙结合的语境下 , 有人畅想在脑机接口创造的元宇宙中 , 我们可以“经常去金陵探望陆羽 , 知己对坐 , 品茶谈诗”;也有人畅想茶叶本身最迷人的是香气和滋味 , 未来或许会有黑科技直接作用于人的神经 , 实现嗅觉和味觉的传感 。
不同于虚幻的畅想 , 香港国际普洱茶协会秘书长王唯唯正在思考 , 如何将茶与元宇宙的结合付诸实践 。 “我的设想是现实与虚拟结合 , 更准确地说 , 是利用最新技术促进现实世界的发展 , 而非制造另一个幻境 。 ”
2021年11月23日 , 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采访时 , 王唯唯反复强调 , “我们不卖茶 , 更不鉴定茶的优劣 , 我们希望在元宇宙建立一个新的‘茶马古道’ , 用NFT技术让每一饼普洱茶的来源和流转渠道都能透明 , 这样也可以推动从茶农开始的每一个流通环节都能自律 。 ”
NFT的全称Non-Fungible Tokens , 译为“不可同质化代币/不可替代代币” 。 换言之 , NFT是区块链的一个条目 , 由于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属性 , 所以能被用来代表独一无二的事物 。
NFT解决流通痛点
元宇宙内的“新茶马古道” , 筹建灵感来源于古时候的茶马古道 。 彼时 , 仰赖于茶马古道上马帮专线护送 , 产自云南普洱的普洱茶并不会进入市场流通 , 而是历经数月之久运抵京城 , 直接供皇家享用或与外邦交换物资 。
而现在 , 在市场流通领域里 , 普洱茶的品质参差不齐、真假难辨 。 据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调查 , 普洱茶市场上有很多不法商贩造假做旧 , 造假手段主要是以湿仓加快生茶的陈化速度 , 制造出所谓的“陈年老茶”;或者把茶的包装做旧 , 以表现出陈旧感 。 这导致普通消费者很难鉴定陈年普洱茶的真假和优劣 。
王唯唯所构想的“新茶马古道” , 是依托NFT(全称Non-Fungible Tokens , 即非同质化代币和区块链技术) , 让普洱茶在流通环节实现实物与所有权分离 , 进而使茶叶保真且溯源的一个路径 。
实物方面 , 这条“新茶马古道”想做的是在普洱茶还没有离开茶山 , 甚至还没有离开茶农茶园的时候 , 就由当地茶农组成的自治组织对其进行集中的第三方托管 , 让普洱茶的实体长期保存于茶山仓库内 , 这个过程能够保证普洱茶确实为当地茶园生产的真品 。
在所有权方面 , 普洱茶的实体被封存进仓库的同时 , 一个个与实物对应的NFT也被生成 , 让NFT代替普洱茶实体进入市场进行交易 , 所有的流通环节都将“上链” , 即在区块链上生成标记 。 最终 , 当用茶人希望拿到茶叶实体饮用时 , 只需茶农将该NFT消灭并把实体直接寄给用茶人 。
“通过这种手段 , 能够克服‘交易必须流通 , 而一旦流通则不能保真’这一矛盾 。 ”通过对比其他的交易方式 , 王唯唯发现 , NFT能够完美地实现茶叶在单一固定地点保真密封 , 而所有权可以交易这一模型 , “这是可靠的、适合的(交易方式) 。 ”
上述构想 , 阐述了NFT的稀缺性与唯一性 。 “由于每一个NFT都有独一无二的数字化属性 , 所以没有任何俩个NFT是完全相同的 。 正如艺术品一样 , 比如名画《蒙娜丽莎》可以有很多复制品 , 但是真品只有一个 。 所以NFT非常适合映射现实世界中较为稀缺的资源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NFT技术人士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解释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