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 在金融泡沫中 , 投资者的预期并不一定是对未来的精准预测 , 毕竟预测未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 在《李光耀观天下》中 , 李光耀先生就在序文中对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巨大变化做出了这样的描述:“我不可能预见所有这些变化 , 更遑论预知新加坡会如何改变 。 ”那些号称自己能准确预测未来的人们 , 他们要么是在大言不惭 , 要么是在自欺欺人 。
在1989年破裂的日本房地产泡沫中 , 日本的房地产投资者们就错误地判断了未来 。 在当时 , 日本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 , 大有与当时全世界第一的美国经济平分秋色之势 。 而日本的房地产价格 , 更是上涨到了号称“卖掉东京就能买下整个美国”的地步 。 但是 , 投资者对日本经济持续向好的预期 , 最终被证明只不过是对泡沫化经济的过度解读 , 而日本房地产价格的最高点也就终止于1989年 , 几十年之后的今天仍未收复失地 。
电池股票泡沫显现
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金融泡沫一样 , 在2021年的A股市场 , 也出现了一个在行业长期大发展背景下出现的金融泡沫:电池股票泡沫 。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 , 人类社会的能源变革开始朝着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的方向努力 。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 投资者可以参考比尔·盖茨写的《气候经济与未来》一书 。 为了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 能源行业必然面临重大变革 。 而这其中的一部分 , 就是电池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在汽车制造领域 , 电池驱动的电动机对传统内燃机的替代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电池行业可以说是一个经济的新趋势 , 恰如当年的互联网行业一样 。
【证券时报刊文:警惕电池股泡沫】但是 , 即使是一个有前途的行业 , 如果配上一个天价 , 那么它也可能是一个泡沫 , 而不是一个诱人的投资机会 。 在经历了股价在2019年到2021年的大涨以后 , 电池行业股票的泡沫程度已经十分明显 。
在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中 , 有一个Wind储能指数(代码884790) , 可以作为衡量电池行业股票泡沫的参照数据 。 严格来说 , 电池行业只是储能行业的一部分 , 而储能行业还包括抽水蓄能、氢能、重力储能等其他子行业 。 但是 ,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 , 会发现在Wind储能指数的主要成分股是电池类公司 。 因此 , 我们可以把这个指数看作电池行业股票的近似参照指数 。
Wind储能指数开始于2015年1月1日 , 基点为1000点 。 到了2018年 , 这个指数最低只有1157点 。 但是 , 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年(2021年截至11月25日) , Wind储能指数分别上涨了55.7%、81.5%和62.6% , 到了2021年11月25日收于6080点 。
而估值方面 , 截至2021年11月25日的Wind储能指数 , 根据总市值为权重计算的估值 , 其PE和PB分别高达125.0倍、12.4倍 。 考虑到该指数是一个等权重指数 , 从总市值角度计算并不十分精准 , 那么即使根据等权重计算 , 即使用一种对指数中大公司给与更少权重、小公司给与更多权重的计算方法 , 这个指数的PE和PB也分别高达105.3倍、6.3倍 。
有经验的投资者会知道 , 在任何金融投资中 , 100倍以上的PE估值 , 往往都是一个泡沫状态 , 值得投资者们警惕 。 但是 , 对于电池行业来说 , 未来的大发展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 那么 , 投资者需要担心什么呢?凭什么我们不能给行业指数100多倍的估值?主要的问题有两个 , 一是商业竞争 , 二是技术变革 。
从商业竞争的角度来说 , 与一些壁垒很高的行业不同 , 电池行业的公司面临彼此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 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 同时 , 电池行业的顾客都是精明的制造商 。 这些制造商的采购员 , 与婚礼上要买钻石的可选型消费者大为不同 。 他们都是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 , 会在不同公司的产品之间 , 努力寻找性价比更优的产品 , 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次数、衰减速度、产品价格等因素进行反复的权衡 , 由此进一步加剧了电池制造公司之间的竞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