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刊文:警惕电池股泡沫

在金融市场上 , 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许多后来看来非常巨大的泡沫 , 在当时往往伴随着最诱人的发展趋势 。
从事后的经济变革来看 , 在这些金融泡沫中人们所相信的、支持泡沫的理由 , 常常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 或者至少说不是捕风捉影 。 但错误的是 , 投资者给出了过高的估值 。 而这种过高的估值 , 就会给在泡沫期间进行投资的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 。
泡沫构成三要素
早在1719年的法国 , 就曾经出现了密西西比公司股票泡沫 。 在这个泡沫中 , 我们就可以看到人们准确预测未来 , 却因为股价太贵 , 结果亏损惨重 。
在1717年 , 法国政府授予密西西比公司在世界各地进行贸易的特权 。 从后来300年里的发展来看 , 人类社会确实出现了几千年文明史中最大规模的全球贸易 。 但是 , 在密西西比泡沫中的投资者 , 却仍然因为付出了过高的估值 , 同时没有考虑到商业市场的风险与残酷 , 从而亏了一大笔钱 。
在密西西比公司股票泡沫中 , 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种泡沫的经典构成三要素 。 首先 , 在当时参与泡沫的人们 , 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 。 其次 , 他们忘记了即使在最有潜力的市场 , 市场竞争与商业风险仍然无处不在 。 第三 , 在忘记了第二点的基础上 , 他们付出了过高的估值 。
为什么在投资中 , 思考商业社会的竞争与风险如此重要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
在我过去多年的工作经历中 , 我经常见到人们对我说 , 某某市场因为有多少消费潜力 , 所以其中的公司会有多少机会 。 比如说 , 有人曾经对我说 , 中国人每年都要换新衣服 , 这可是14亿人的大市场 , 所以服装行业中的企业就会如何如何 。
问题是 , 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 , 服装行业恰恰是最难做的行业之一 , 许多盛极一时的公司今天都不再辉煌 。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是只有一个公司可以做服装 , 同时服装行业的客户粘性又非常差 , 客户总是在不同品牌的服装之间换来换去 。 因此 , 虽然服装行业是必不可少的 , 甚至排在“衣食住行”四大传统行业的头一个 , 但是残酷的竞争会让企业的日子远没有整体行业那么好过 。
在密西西比泡沫279年之后 , 在2000年走到顶点的互联网泡沫 , 出现了相似的故事 。 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中 , 许多互联网公司出现了超高的估值 。 而在2000年以后的许多年里 , 这种超高的估值也让投资者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那么 , 是互联网泡沫中的投资者没有看清未来的经济发展吗?恰恰相反 , 他们看得非常正确 。 在2000年以后的许多年里 , 互联网行业是全球经济体中最为活跃的行业 , 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要知道 , 在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实时通信、网络约车、外卖、网上搜索等等应用 , 在2000年的时候几乎不可想象 。 从经济历史的发展来看 , 2000年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刚刚崛起的时点 。 但是 , 虽然站在一个黄金起点上 , 人们却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中 , 为这些大有前途的互联网公司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
这种代价的结果 , 是显而易见的 , 它让一个黄金般的起点变得黯然失色 。 在2000年3月10日 , 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泡沫中的最高点5132点 , 这个纪录直到整整15年以后的2015年6月18日 , 才重新被打破 。 而在此期间 , 对互联网泡沫曾经提出明确质疑的巴菲特 , 他所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 , 却从41300美元上涨到了214050美元 。
不过 , 尽管在互联网泡沫中 , 人们大体上看对了未来的发展 , 但是我们如果仔细分析 , 会发现其中不少预测仍然错得离谱 。 比如说 , 人们在当时认为 , 固定线路的宽带网络会是未来发展的主线 , 但是到了十几年以后 ,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发展就远远超过了固定线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