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索商业机密 美国“黑手”伸向全球芯片产业( 二 )


别有用心——
构建“芯片霸权” 意图以“芯”遏华
数十年来 , 全球芯片制造产能持续向亚洲转移 。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 , 亚洲占全球芯片产能的79% , 美国占全球芯片产能的12% , 远低于1990年的37% 。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唐·格雷夫斯承认 , 当前美国半导体行业面临两大危机 , 一是半导体供应短缺扰乱了汽车、消费电子等多个关键行业 , 造成企业裁员和经济复苏放缓;二是美国在半导体供应链的“长期领导力”面临威胁 , 过去20年美国占全球半导体生产的比重大幅下滑 。
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对本报采访人员指出 , 美国借助其经济、科技实力及政治影响力 , 强索他国半导体关键数据 , 虽然冠以“增加供应链弹性”的名义 , 但本质目的在于掌控全球供应链 , 构建美国芯片霸权 。 同时 , 美国还有意将芯片“武器化” , 控制他国命脉、威胁他国产业安全 。
韩国《每日经济新闻》近日以“美欲强占半导体供应链 , 拜登版‘美国优先’启动”为题报道 , 指出美国的真正目的是命令半导体厂商优先向美国供应半导体 , 保护美国科技和汽车产业 。 美国赤裸裸保护本土产业的行为 , 让他国企业陷入困境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表示 , 美国的一系列动作旨在巩固高科技领域领先优势和控制产业链下游重点产业 , 从而维持全球供应链上其他国家对其不对称依赖关系 , 并将其他国家锁定在产业链的中低端 。 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夺取商业机密 , 试图全面掌握其他国家重要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发进展 , 了解其生产、营收和客户信息 , 并辅以所谓审查手段限制和打击这些企业 , 为其国内芯片企业提供有利的竞争环境 , 从而提升美国本土的芯片制造能力和国际地位 。
早在今年2月24日 , 拜登就签署总统令 , 要求100天内调整半导体、高容量电池等4个重点品类的供应链 , 意在构建稳定的采购体制 。 《日本经济新闻》称 , 该总统令针对中国的意味浓厚 , 美国力争在重点产品上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
中国科技崛起显然令美国感到焦虑 。 前有针对中兴、华为的禁令 , 后有无故吊销中国电信在美牌照 , 如今 , 美国连美企、韩企在华生产经营活动都要施加干扰 。
据彭博社报道 , 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 拜登政府近期拒绝了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增产计划 。 英特尔曾提议在中国成都的一家工厂生产硅晶片 , 遭到拜登政府的强烈反对 。 此外 , 韩国半导体企业SK海力士近期计划在中国无锡半导体工厂引进荷兰阿斯麦公司的极紫外光刻机 , 遭白宫阻挠 , 理由是“担心中国或将美国及其盟友技术运用于提高军事能力 , 产生安全威胁” 。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指出 , 当前 , 美国本土先进制造能力持续下降 , 在芯片先进制程等方面技术难以取得突破 。 同时 , 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 , 美国执意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 , 阻断了向中国发售制造芯片的相关设备 , 打乱产能节奏 , 干扰全球供应链 。 此举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加剧了全球芯片断供 。 多重刺激下 , 美国急于激励本国芯片制造业 , 提升本土企业科研能力 , 实现芯片先进制程和产能上的飞跃 , 巩固美国供应链安全 。
“自特朗普政府以来 , 美国越来越多地和中国在以芯片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领域发生摩擦 , 甚至不断突破美国自己设置的行业规则和基本商业底线 , 这反映了美国当前面临的一项深刻困境 , 即美国过去重视金融化 , 导致制造业严重空心化 。 在美国看来 , 除非采取霸道措施进行拦截 , 否则产业能力向中国转移几乎就是定势 。 ”沈逸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