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看进口大片?( 二 )
可见 , 进口片在中国市场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
同时 , 在《黑寡妇》《毒液2》等超英大片引进无望的情况下 , 在2021年剩下的一个多月里 , 院线指望进口片能够大大提振市场更是不可能的了 。
2019年末 , 曾有电影人预测 , “2018年是过去10年内 , 进口片最差的一年 。 而从今年的票房表现以及其所昭示的未来几年的后续走势来看 , 2019年 , 毫无疑问也将会成为未来十年内 , 进口片最好的一年 。 ”没想到却一语成谶 。
随着中国电影人的努力 , 一部部好作品被推出 , 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悄悄发生了变化 , 进口片已不再繁荣 , 国人的“好莱坞崇拜” , 也渐渐被冲淡了 。
逐渐“失宠”的进口片
“最近一次进电影院看进口片 , 还是去年《信条》上映的时候 。 ”观众齐齐表示 。
在齐齐看来 , 近期的进口电影中 , 只有《沙丘》口碑不错 , 但她也没有因此产生去电影院的想法 。 由于近两年疫情等因素影响 , 进口好电影的数量在减少 , 观众去电影院的动力也在降低 。 齐齐表示 , 尤其在进口影片的质量并不能符合她较高预期的情况下 , “在电影院里面戴着口罩坐两三个小时 , 去看一部质量不佳的片子 , 我宁愿在家看看电视剧 。 ”
齐齐今年唯二两次去电影院 , 一次是春节档看了《你好 , 李焕英》 , 第二次就是十一期间的《长津湖》 。 “国产电影的技术特效水平确实在飞速进步 , 虽然无法媲美国外成熟的电影工艺 , 但如果剧情上做得更完善 , 还是会吸引更多受众的 。 ”齐齐说 。
不仅是齐齐 , 喜欢漫威IP、国外科幻大片以及皮克斯动画等多种进口类型片的Millay也表示 , 自己上一次进电影院看进口片还是2019年上映的《蜘蛛侠-英雄远征》 。 Millay说 , “虽然我更偏爱进口片 , 但近几年引进的外国电影确实无法引起我的兴趣 。 其他期待的几部漫威英雄片也迟迟没有引进消息 , 就更没有进电影院观影的欲望了 。 ”
失去齐齐、Millay等部分进口片忠实观众的背后 , 是进口片市场已经渐显“疲态” 。
拓普数据显示 , 一、二线城市历来是进口片收割票房的最大票仓 , 近年来进口片在一二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却呈现下降趋势 。 截至2019年11月30日 , 全国各票仓进口票房占比与去年相比 , 一线城市同比下降0.29%、二线城市同比下降0.44% 。 非一二线票房占比为33.45% , 同比去年全年上涨0.74个百分点 。
某院线从业人员张先生也表示:“进口片在一二线城市相对更受欢迎 , 但小镇青年或者三四线、四五线城市的观众 , 可能更喜欢讲中国故事或是国内的作品 。 ”
不仅如此 , 据拓普数据发布的《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产业年报》也显示 , 2018-2020年 , 进口片票房占比逐年下降 , 2020年仅有15.5%;同时进口数量也在逐年降低 。
其背后的原因 , 一方面在于进口片(主要是好莱坞/迪士尼大片)惯用的大制作+超级英雄模式 , 多少会给观众带来题材匮乏和创新不足的观感 , 尤其在观众看过的“爆米花”大片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 “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套路已经被观众一眼看穿 。

文章图片
图3/8
图 / 《沙丘》
“没有新的故事是现在进口片的最大问题 。 比如迪士尼的电影自《疯狂动物城》后 , 也几乎没有出现新的大火的故事了 , 基本都是IP改编真人大电影或者老IP的续集 , ‘吃老本’、‘炒冷饭’的意图不要太明显 。 ”观众晓晓谈到 。
“失去创新力与美国的‘制片人主导制’有很大关系 。 ”张先生告诉燃财经 , “他们更注重影片的商业价值 , 一部新电影上映后 , 如果市场反响不错 , 那么就会按照‘流水线’严格生产第二三四部 , 这也是《速度与激情》能够到出到第9部的原因 。 相比于去做一个全新的剧本打造全新的人物 , 自然还是老IP的回报率更高 , 也更保险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