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智能锁区域对比产品情况的女士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自己有购买智能锁的需求 , 同时也有不少担忧 , 相对于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 她最担心的是返修率问题 。 “现在较知名品牌的门锁 , 基础款的价格在两千上下 , 功能较完善的在三千上下 。 万一使用时出了问题 , 会不会更换成本较高?”
另一位消费者称 , 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关于智能锁的“功课” , 但始终无法下决心购买 。 智能锁价格参差不齐 , 功能差别似乎并不大 , 这是她犹豫的原因之一 。 此外 , 网上还有拿一张照片就能解开人脸解锁的智能门锁的说法 , 这也令她感到担忧 。 “前两年有众多智能锁品牌有保险公司承保 , 如果非暴力入户盗窃 , 保险公司将理赔 , 现在都没有了 。 ”
消费者的隐忧集中在售后服务环节 。 而一位智能门锁销售人员也称 , 目前一些品牌的智能门锁安装售后点正在萎缩 。 “售后服务不到位 , 会阻碍智能门锁的发展 。 ”
秦占学在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称 , 未来企业需要多设服务点 , “智能锁的服务应该和其他的智能家居产生联动 , 做好融合跨界” 。
周军则认为 , 售后服务问题并不会阻碍智能锁整个行业的发展 。 整个智能锁市场正在洗牌的过程中 , 未来品牌不会这么多 。 与此同时 , 头部企业严抓培训 , 智能锁安装完在“云端”被激活后可监督 , 会提前提示电量不足等问题 , 售后可能会变“简单” 。 “现在唯一阻碍因素是消费者的认知度与购买欲 , 没有达到前期所想的那么高 。 ”
消费者应该如何选购智能门锁?秦占学建议 , 消费者在选择智能锁包括一些智能家具时 , 不要看噱头 , 而要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功能 , 同时尽量选择有品牌、有服务的厂家 。 “大品牌有着良好的服务 , 会减少很多麻烦 , 不过 , 可能付出的成本也会相对高一点 。 ”周军建议 , 要看品牌、看价格区间 , “不要看太低价的产品 , 要选择价格适中的产品 。 ”此外 , 还要保证购买的渠道正规 。
需以核心竞争力应对鱼龙混杂
智能锁行业处在发展早中期 , 业内企业正在经受考验 。 与此同时 ,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 智能锁企业也在不断提升改善 , 智能锁企业纷纷展开产品更新 。
新京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比如王力安防采取多方面举措 , 涉及安装服务创新、核心技术开发、原材料供应链整合等 。 加强市场调研和预判 , 提升新产品功能和性能定义能力 , 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 。 而首家提出“三年质保”的智能锁品牌凯迪仕也在研发制造更安全、更智能便捷、更让消费者安心省心的智能锁产品 。 据了解目前凯迪仕在全国有3000家门店、10000余个终端服务网点为消费者提供三年质保等服务 。
11月25日 , 凯迪仕方面称 , 在智能锁行业飞速发展的风口 , 各行各业的品牌商家争相涌入 , 呈现出了野蛮生长的态势 , 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 安装售后等服务跟不上 , 为智能锁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 同时 , 随着消费升级 , 同质化的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 如何快速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需求 , 突破市场环境掣肘 , 拥有过硬的综合实力并形成核心竞争力 , 是各大品牌乃至智能锁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 而经过品牌战、价格战及疫情冲击 , 大浪淘沙后的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 , 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正面积极的推动作用 。
王力安防副总经理支崇铮也认为 , 如何获得消费者信赖、完善服务配套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挑战 。 支崇铮称 , 行业鱼龙混杂 , 不利于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 大量“玩家”进入智能门锁业可以促成百花齐放 , 但也减少了市场教育的周期 , 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 , 如技术不成熟、渠道不畅、供应链资源不足、产品与服务相割裂等 。 不过 , 企业在不断寻找消费者需求与产品定位的平衡点 , 产品参差不齐的因素不会阻碍智能门锁的发展 , 只会淘汰不去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体系的厂家 。 “在未来发展中 , 整个行业应仔细分析全产业链 , 剖析上中下游阶段各自的任务重点 , 净化市场 , 使整个行业向着更为良性 , 更生态的方向发展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