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 “知识升级”,尊重知识成为“新风尚”

11月25日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抖音平台发布了《知识普惠报告2.0—短视频与知识的传播研究报告》 。 (以下简称为《报告》) 。 《报告》指出 , 在抖音带动下 , 短视频行业自2019年起展开从“娱乐化”向“知识化”的生态转型 。 内容行业这种主动的升级转向 , 正在助力网络社会形成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知识风尚” 。
短视频 “知识升级”,尊重知识成为“新风尚”
文章图片

从古至今 , 知识始终都是人类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与向往 , 而如何更高效地获取知识 , 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亘古不变的核心话题 。
兽骨到简牍 , 莎草纸到互联网 , 媒介的发展极大降低了知识的传播成本与难度 , 实现了不同代际之间的传递 , 触达最偏僻的远方 , 让科技得以创新、社会得以进步、文明得以延续 。
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 , 短视频平台正凭借其独特优势 , 逐渐成为了知识普惠的重要抓手 。 《报告》提出 , 知识普惠是知识“走向社会”的过程 。 短视频平台一方面降低了公众接触知识的门槛 , 一方面以生动的形式丰富了知识表达的形式 , 使得知识的创作和传播都更为便捷 。
为进一步发挥短视频知识传播优势、服务全民知识素养提升 , 抖音开发了视频合集功能、提供短中长多种创作时长选择、鼓励视频直播相组合等众多功能升级 。 同时 , 抖音还针对知识创作者提供短视频知识创作手册、短视频知识框架体系等工具 , 以服务知识创作 。
木匠@阿木爷爷 在抖音上展现自己的木工技艺 。 他不仅科普了传统的建筑和木工知识 , 以精细的手艺将大众与“冷门”的传统文化相连 , 更以直击人心的方式让观众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类似阿木爷爷的例子还有很多 。 事实上 , 抖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非遗知识传播平台 。 当然 , 除了非遗知识外 , 短视频也赋予了各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的创作者们 , 生产知识科普内容的可能性 。
一方面 , 是拓展各类型短视频知识科普的广度 , 另一方面 , 则还需挖掘垂直领域知识的深度 。 早在2019年3月 , 抖音便联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技馆发起了知识普惠行动“DOU知计划” 。
短视频 “知识升级”,尊重知识成为“新风尚”
文章图片

2019年DOU知计划启动仪式
短视频 “知识升级”,尊重知识成为“新风尚”
文章图片

此后 , 37位两院院士、过百位专家学者 , 中科院12家下属科研院所 , 清华等高校相继加入计划 。 《报告》中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抖音平台知识创作者超1.5亿名 , 他们创作的知识视频超10.8亿条 。 抖音知识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6.6万亿、点赞量超1462亿、评论量超100亿、分享量超83亿 。
短视频 “知识升级”,尊重知识成为“新风尚”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兵器专家毛明在抖音讲授知识
加入“DOU知计划”后 , 中山大学教授张志安感触颇深 。 他表示 , 短视频平台这种全新的知识交往场景 , 加速了知识网络的碰撞流通 , 让每个人都能共享知识精华 。 而受众的反馈 , 也经常会给下一轮知识分享反哺思路和灵感 。
值得一提的是 , 《报告》提出 , 在抖音知识视频评论区 , 出现了136万次“学到了”的感慨 , 和254万次“懂了”的欣喜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认为 , 这些数字是用户对于能足不出户、以极低的时间、空间、经济成本学到不同类型知识的满足 , 是用户对于“DOU知计划”的回应 , 更是短视频平台知识属性上升、娱乐属性下降的表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