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配氧跟不配氧一样吗 脱氧和氧合血红蛋白区别(12)

  
①抗生素,四环素、利福平、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羧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多粘菌素、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拉氧头孢、头孢地嗪、伊米配能/西司他丁等均偶可引起血清AST或ALT升高 。尤其红霉素类的酯化物可致肝毒性,常在用药后l0~12 日出现肝肿大、黄疸、AST或ALT升高等胆汁淤积表现 。其中依托红霉素对肝脏的损害比红霉素大,主要表现为AST或ALT升高 。  
②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致血清AST一过性升高 。灰黄霉素大剂量时有肝毒性,可见AST或ALT升高,个别人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 。酮康唑偶可发生肝毒性,表现为乏力、黄疽、深色尿、粪色白、疲乏、AST及ALT一过性升高,另有引起急性肝萎缩而致死的报道 。  
③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可致ALT及AST升高;  
④血脂调节药,应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连续l年以上者有2%~5%可观察到无症状的AST及ALT异常 。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GOP)  
(一)简述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样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催化L-天门冬酸与α-酮戊二酸间氨基转移反应,旧称谷草转氨酶(GST) 。AST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 。当富含AST的组织细胞受损时,细胞通透性增加,AST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AST活力上升 。  
参考范围:  
速率法  
成人:<40U/L  
(一)临床意义  
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AS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心肌梗死  
心梗时AST活力最高,在发病后6~8小时AST开始上升,l8~24小时后达高峰 。但单纯心绞痛时,AST正常 。  
(2)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 。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LT,AST/ALT比值<1;如在急性病程中该比值明显升高 。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 。  
(3)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  
(4)用药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ALT类同 。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  
(一)简述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又称γ-谷氨酰转肽酶,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γ-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γ-谷氨酰受体上的酶 。γ-GT主要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如肾、胰、肝、大肠、心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 。  
参考范围:  
速率法  
男性≤50U/L  
女性≤30U/L  
(二)临床意义  
γ-GT升高见于:  
(1)肝胆疾病  
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血清γ-GT上升最高,可达正常水平的5~30倍,γ-GT对阻塞性黄疸性胆管炎、胆囊炎的敏感性高于碱性磷酸酶,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的γ~GT水平也高,且较其他肝脏酶类上升显著;传染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者的γ-GT中度升高,一般为正常参考值的2~5倍;酒精性肝硬化、大多数嗜酒者γ-GT值可升高 。慢性肝炎、肝硬化γ-GT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而逐渐下降,则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 。原发性肝癌时,血清γ-GT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