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配氧跟不配氧一样吗 脱氧和氧合血红蛋白区别( 九 )

  
参考范围:  
定性:阴性  
(二)临床意义  
尿酮体增高多见于:  
(1)非糖尿病酮尿  
婴儿、儿童急性发热,伴随呕吐、腹泻中毒,常出现酮尿;新生儿如有严重酮症酸中毒应疑为遗传性代谢性疾病;酮尿也可见于寒冷、剧烈运动后紧张状态、妊娠期、低糖性食物、禁食、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恶病质、麻醉后、糖原累积病、活动性肢端肥大症及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分泌过度等 。另外,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等疾病及氯仿、乙醚、磷中毒也可见尿酮体阳性反应 。  
(2)糖尿病酮尿  
糖尿病尚未控制或未曾治疗,持续出现酮尿提示有酮症酸中毒,尿液中排出大量酮体,常早于血液中酮体的升高 。严重糖尿病酮症时,尿液中酮体可达6g/24h 。  
十二、尿肌酐(urine ereatinine)  
(一)临床  
尿肌酐是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脱水缩合物 。由于肌酸经非酶促反应脱水生成后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重吸收,排泌至尿液中,人体每日的肌酐排出量较为恒定 。  
参考范围:  
碱性苦味酸法  
男性:8.8~17.6mmol/24h  
女性:7.0~15.8mmol/24h  
儿童:8.8~13.2mmol/24h  
(二)临床意义  
1.尿肌酐病理性增加  
(1)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  
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  
(2)消耗性疾病  
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等 。  
2.尿肌酐病理性减少  
(1)疾病  
严重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贫血、瘫痪、进行性肾病、硬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2)其他  
碱中毒、肾衰竭等 。  
十三、尿尿酸(urine uric acid)  
(一)简述  
尿酸为体内嘌呤类代谢分解产物,人体尿酸来自体内细胞核蛋白分解代谢(内源性占80%)和食物的分解代谢(外源性占20%)过程,尿酸具有酸性,以钾、钠盐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 。  
参考范围:  
磷钨酸还原法:2.4~5.4mmol/24h  
(二)临床意义  
1.尿酸增高  
(1)疾病  
痛风,或组织大量破坏、核蛋白分解过度,如肺炎、子痫等 。  
(2)核蛋白代谢增强  
如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氧化碳中毒、牛皮癣等 。  
(3)生理性  
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人过多、剧烈运动、禁食 。  
(4)用药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或使用促皮质素(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疾病血尿酸减少,尿尿酸增多 。  
2.尿酸减少  
(1)疾病  
肾功能不全、痛风发作前期 。  
(2)饮食  
高糖、高脂肪饮食 。  
十四、尿淀粉酶(urine amylase)  
(一)简述  
尿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葡萄糖苷水解,产生糊精、麦芽糖或葡萄糖,故又称为α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分泌,称为淀粉酶;另一种由唾液腺分泌,称为唾液淀粉酶 。  
参考范围:  
碘-淀粉比色法:l00~1200U  
(二)临床意义  
1.尿淀粉酶增高  
(1)急性胰腺炎发作期  
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且维持时间稍长 。  
(2)疾病  
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也可见尿淀粉酶上升 。  
2.尿淀粉酶减少  
见于重症肝病、严重烧伤、糖尿病等 。  
第三节 粪便检查  
人每日约有500~1000ml食糜残渣进入结肠,其中含水分3/4,剩余的l/4为固体成分,水分和电解质大部分在结肠上半段吸收 。  
一、粪外观(fecal appearance)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