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下的舆情分析与危机应对》课堂笔记

11月25日 , 由蜜度联合微博政务新媒体研学中心主办的“新媒体大数据在线课堂第九期”如期举行 。 本期课堂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赵路平老师 , 以《智媒时代下的舆情分析与危机应对》为主题进行分享 , 以下为本期课堂笔记:
一、智媒时代下的舆情与危机 近年来 ,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 , 将我们带入全新的智能媒体时代 。 未来 , 随着这些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 , 不仅信息传播的效率、内容、形式将获得巨大突破 , 现有的传播模式、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的发展形态、运作方式等也将随之被颠覆 。 由此给舆论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生态、新机制和新逻辑 。
从新闻传播领域来讲 ,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新闻生产和传播流程的重构 , 也为舆论的表达带来一些新的特征 。 从WEB1.0(阅读的互联网)到WEB2.0(交互的互联网)到WEB3.0(移动社交的互联网)再到WEB4.0(智能的互联网) , 这不仅仅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历史 , 也是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中话语权被削弱的过程 。
【《智媒时代下的舆情分析与危机应对》课堂笔记】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传播主体、内容、形式、过程、反馈等各个环节被全面的颠覆 。 通过观察互联网对传播模式的改变也能管窥智能时代带给我们的变化 。
1.舆论表达的视觉化、个体化、情感化不断加强
当下 ,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 它能够为用户带来直观、真实、更具戏剧冲突和情感感染力的观看体验 。 视觉化的表达 , 也让视频类平台成为网络舆情非常重要的策源地之一 。
2.智媒时代下网络舆论呈现出圈层分化特征
如何来解释分析事实 , 很多时候并不是事实来决定的 , 而是由所在的圈层决定的 。 在情感认同的一个群体里面 , 内部的认同和外部的认同冲突会加大 。
3.智媒时代下注意力和信任成为稀缺资源
当下 , 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 , 但是人们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 。 在流量可以变现的时代 , 注意力成为最宝贵的资源 。 同时 , 在互联网上 , 谣言的传播和深度伪造等技术的发展会造成信任感的缺失 , 令信任成为稀缺资源 。
4.智媒时代下舆论宣传工作的前台化和中心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 , 信息与物质的边界不断消失 , 网络化的生存成为当代社会的显著化特征 , 人们通过虚拟的、间接的、匿名的、碎片化的信息来感受外面的世界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舆论宣传工作也突破部门的局限 , 前台化、中心化 , 需要各部门、各组织的协调运作 。 建立多元互动的信息传播机制 , 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构筑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联系和信任关系 , 是非常重要的 。
二、舆情分析:方法和应用 1.舆情是什么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 , 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 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治理者产生和持有的态度 。
舆论和舆情经常被混用 。 舆论是民意 , 但是舆情并不一定是 。 舆论 , 更关注传播的过程及传播学变化的构造和结果 。 舆论不仅仅是公众的声音 , 也包含了政府、媒体的声音 。 舆情更多地是指民众特定时空下对社会治理的态度 。
2.舆情的主体
舆情的主体指的是网民 , 包括网民的整体结构 , 同时也包含表达活跃的意见领袖和重点群体 , 如重要的网络圈层 。
3.舆情主体如何分析
l 研究舆论个体 , 除了基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外 , 研究心理可通过量表的方式 , 研究行为可基于模型
l 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分析舆情主体间的关联与区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