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用户持续减少的QQ , 还是营收净利不断下滑的微博 , 抑或是发展乏力的陌陌都失去了想象空间 , 三大社交软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下坡路 。
QQ:学不会的断舍离
QQ虽然完成了从PC时代向移动时代的跨越 , 但是却没学到新时代的“断舍离”观念 。 当然QQ也有做过减法 ,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也未能调动优秀产品的活力 。
一方面 , QQ摆脱不了PC端的包袱 。 PC时代见证了QQ的黄金十年 , 它无疑是PC时代最成功的社交产品 。 但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 , 保留PC时代特征的QQ并不一定适合变化越来越快的移动时代 。
其一 , 缺乏移动IM的逻辑 。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 , 不管用户是否在线 , 软件都会默认用户永远在线 , 这也是移动IM的重要逻辑 。 而QQ的“离线、在线、隐身”等状态是PC时代的特性 , 至今仍保持着这一功能 。 PC时代的产品特点与移动时代的逻辑有所冲突 , 这一产品矛盾或许让QQ离用户需求越来越远 。
其二 , 臃肿的产品体系让其丢失了老年群体和办公场景 。 “大而全”是PC时代互联网产品的呈现方式 , 而移动时代更需要精而简 。 QQ所推出的厘米秀、微视、兴趣部落、QQ看点等功能让QQ的产品过重 , 各种花里胡哨的功能加剧了老年群体和办公群体的用户流失 。
从老年群体角度来看 , QQ功能繁多 , 不易操作 , 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 , 面对功能复杂的QQ就只能绕道而行 。 从职场群体角度来看 , QQ的信息驳杂 , 页面杂乱 , 极大地影响了办公效率 , 而钉钉等软件的兴起也取代了QQ的办公场景 。
最为重要的是 , QQ的“年轻化”战略也让其贴上了“低龄化”的标签 , 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出走QQ 。
另一方面 , QQ的附属产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 QQ在发展的过程中开发了一系列的附属产品 , 包括QQ空间、QQ农场、QQ钱包等玩法 。 这些附属产品对于早期的QQ而言 , 有完善生态的作用 , 也有各自的高光时刻 , 但无法持续为QQ的事业发光发热 。
拿QQ钱包来看 , QQ钱包缺乏生活支付场景 , 难发挥支付价值 。 冲Q币、冲会员等形式是QQ钱包最早的消费场景 , 此后QQ就在“游戏、二次元、直播”等娱乐场景上狂奔 。 而其他选手早已发力生活场景 , 成为重要支付方式之一 , 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 。 QQ也因缺乏生活支付场景而无法跻身到支付领域中去 , 难以满足用户的支付需求 。
微博:自我束缚
微博的危机源于不吸取教训 , 任凭流量裹挟平台 , 将自己置于险地 。
首先 , 微博没有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 微博的营收业务分为广告业务和增值业务两部分 , 但从微博近年财报可以看出 , 微博每年的广告业务占总营收的九成左右 。 这意味着 , 微博下一步的发展还要继续依赖广告收入的增长 , 但广告业务的不稳定因素还有很多 。
其次 , 微博的走向正在偏离社交媒体的轨道 。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平台 , 让普罗大众关注到公共事务 , 并为此表达自己的看法 , 参与社会事务之中 。 这也是新浪微博能够打赢其他三大微博玩家的原因 , 而现在微博正在丢掉它的优势 。
一是变了味的热搜 。 常听人戏称:微博养活新浪 , 热搜养活微博 , 买卖热搜已经不是秘密了 。 据财经天下周刊报道 , 热搜三条的刊例价为100万左右;开屏的价格在200-300万左右 , 这还是一天的价格 。 热搜不再是报道时事 , 而是有钱就能上 , 比如2018年“紫光阁地沟油”的热搜闹剧 , 热搜早就不是关注时事的地方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