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right菌
参考资料《What is Analog Horror》-Pad Chennington
对于不少人来说 , 闪烁的雪花屏永远都是比带着大大【:)】笑脸的windows蓝屏更让人抓狂的存在 。
文章图片
如果你接触过那种靠天线接收模拟信号的老式电视机 , 或者是旧式的录像带 , 那你一定有过看着看着节目 , 画面突然开始扭曲失真、甚至陷入一片黑白噪点的无助经历 。
文章图片
咱是怎么怕上雪花屏的?
“雪花”外国一般称为“TV static” , 一般译为杂讯(noise) , 这是模拟信号视频特有的一种现象 , 当未接收到清晰的信号时 , 外界的电子噪声和辐射电磁噪声会显示为流动的随机像素点和恼人的白噪声 。
文章图片
如果受到干扰但又没完全干扰时 , 画面也会出现扭曲失真甚至不同内容叠加 , 如果是小时候经历这样的突发事件还真会让年幼无助只想看看动画的自己感到一丝恐慌;
毫无疑问 , 任何能勾起人不安心理的要素对于恐怖作品来说都是好素材 。
不只是模拟电视 , 使用模拟视讯信号的老式VHS录像带也很容易出现各种失真和杂讯 , 在影视作品中 , 常常会通过正常的视频播放突然变得失真 , 然后进入雪花状态来表现当前情景从安全进入危险的转变 。
著名的恐怖电影系列《贞子》就算没有听过相信各位朋友也有耳闻 , 这位寄宿在老录像带里面 , 会在播放后变成一片雪花的屏幕中爬出来的女鬼一度成为国人的心理阴影 , 它的传播度甚至广到一众剧集有如《报告老板》《爱情公寓》等也常常拿它当梗开涮 。
文章图片
从4K屏爬出来应该会轻松不少吧(错乱)
加深我们这种“雪花恐惧症”的另外一个主力罪魁祸首是美国的惊悚科幻片 。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UFO接触影片的常用桥段:室外强光照耀 , 屋内灯具爆炸 , 只留下闪着雪花的电视屏幕和主人公一起凌乱 , 原因很简单 , 造成杂讯的一大原因就是强烈的信号干扰 , 这无疑是表现不明飞行物奇异电磁特征的绝佳手段 , 同理的还有灵体造成的干扰 , 就不展开赘述 。
总而言之 , 感谢这些他喵的影视作品常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 把一个本来只会引起不适的玩意和“恐怖”死死绑定在了一起 。
文章图片
当然 , 现在年轻的朋友们已经不用再在生活中经历这种可怕的体验 , 录像带已经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载体 , 而且产品也早早迭代为了数字信号形式; 据网络资料 , 2006年卢森堡就已经率先取消了这种信号的投送 , 改为更为稳定的数字信号 。 而 就在去年 , 我国已经全面取缔了电视模拟信号 。
然而和一直都炒的很火的复古风潮一样 , 从生活中退场的旧事物总会变成一种带有时代烙印的元素继续活跃在文化领域 , 上面描述的这种恐怖体验自然让所谓的“老电视风格”和“录像带风”在恐怖爱好者的圈子里面广受欢迎 。
这种统称为“Analog Horror(模拟恐怖 , 模拟指模拟信号)”的创作风格正悄然占据着笔者的噩梦素材 , 也让不少更年轻的朋友也体验了一把被杂讯支配的恐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