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电影,正在路上?( 三 )


据了解 , 当红齐天集团还与中国科学学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 成立XR学院 。 同时 , 齐笑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 , VR 作为光学动捕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电影行业中 , 所以当红齐天请来了科幻电影《阿凡达》视效总监等 , 用了一年进行技术研发 。
更重要的是 , 盈利是VR电影的终极目的 。 如果最终无法实现盈利 , 那VR电影注定无法成为现实 。 众所周知 , 影视行业商业化有所谓的“二八定律” , 即20%是靠商业化和衍生 , 80%靠版权 。
但这似乎并不适用于VR电影 。 邵晴曾向36氪坦言 , 2017年时 , 他规划的盈利模式是 , 让VR电影像传统电影那样登陆影院 , 进行票房分成 。 具体而言 , 观众买票去VR影院 , 就像领取3D眼镜那样领取VR头显 , 然后在体验结束后归还设备 。 也就是说“以短期租赁的途径获得观影体验” 。 但事实可能是 , VR电影微薄的票房分成覆盖不了投入成本 。
总体来看 , 消费者心智尚未形成、技术设备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模式难寻等问题都阻挡着VR电影的落地之路 。
不可否认 , 当红齐天、黑蚂蚁等公司已经表明VR电影在技术层面的可能性 。 在今年9月份举办的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 , 有来自21个国家的37部VR叙事作品入围VR单元 。
值得一提的是 , 元宇宙的风口或许也会给VR电影带来新机会 。

VR电影,正在路上?

文章图片
图5/8

首先来看 , 元宇宙想要落地 , VR技术是重要的突破口 。 而随着大量资金、人才涌入元宇宙 , VR技术的提升也是必然趋势 , 在技术的提升下 , VR电影可以顺势降低制作成本 , 并提高内容质量 。
另一方面 , 元宇宙的出现也为VR电影开辟了更大的市场 。 而更广阔的市场意味着广阔的受众 , 进而将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 , 这也是VR电影实现长期盈利并成为现实的重要原因 。 同时 , 资本的进入也将为VR电影成为现实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
如今 , 在元宇宙的风口下 , 资本与政策加持 , 以及观众日益增加的视听交互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 VR电影或许会迎来新机遇 。
此次“回潮” , VR电影能否拯救电影行业?
VR电影的此次“回潮” , 恰逢电影行业的寒冬降临 。
疫情之下 , 在多次反复的歇业、重启中 , 电影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在很多重要的电影档期中 , 电影行业整体表现都不及从前 。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 , 今年年端午档总票房超4.6亿元 , 远不如2019年的7.85亿元 。 而总票房达43.87亿元的国庆档中 , 虽然超过去年同期的39.67亿元 , 但也不及2019年同期的44.66亿元 , 仍有不少电影人担心这是疫情之下的“昙花一现” 。
自救、调整成为疫情之下电影行业的关键词 。 如今 , 电影业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来进行“自救” 。 VR电影借着元宇宙的势头 , 或许会成为电影业发力的重点 。
具体来看 , 如果VR电影成功落地 , 观众便可以通过穿戴设备 , 居家观看VR电影 。 这样以来 , 既减少了疫情交叉感染的风险 , 同时又为电影业带来盈利收入 。

VR电影,正在路上?

文章图片
图6/8

但需要注意的是 , 这个模式下 , VR电影很依赖于整个市场消费习惯的养成 。 当很多观众还分不清游戏、沉浸式娱乐馆等形式与VR电影的区别时 , 想要让观众像看传统电影一样观看VR电影 , 并不容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