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共生:让游戏不限于“游戏”

【科技共生:让游戏不限于“游戏”】2020年2月 , Epic Games游戏工程师、技术主管杰夫·法里斯(Jeff Farris)在采访中侃侃而谈他与Disney+热播剧集《曼达洛人》编剧兼制片人乔恩·费儒(Jon Favreau)合作的经历 。 乔恩·费儒一直坚持将游戏引擎引入电影制作中 。 在《曼达洛人》里 , “虚幻”引擎和电影制作团队进行深度合作 , 达成了实时相机合成——“在片场直接看到最终场景”的效果 。
实际上 , 这不是游戏引擎第一次进入电影行业 , 也不是游戏引擎唯一的跨界方向 。 几年之前 , 《头号玩家》《银翼杀手2049》就使用了Unity引擎来帮助制作视觉特效 。 而Epic Games在4年前启动了“虚幻企业计划”(Unreal nterprise Program) , 探索“虚幻”(Unreal)引擎在工业系统中的使用 , 并在汽车行业、飞机维修和维护培训、建筑工程、医疗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 。
游戏技术与其他行业合作的新闻不仅限于国外 。 今年6月 , 一位“数字航天员”小诤随着神舟十二号飞向宇宙 。 小诤是腾讯游戏和新华社联合打造、专门面向航天主题和场景研发的数字采访人员 , 承担载人航天工程、行星探测工程、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现场报道”任务 。 为了确保报道工作及时、准确地完成 , 腾讯游戏旗下NExT Studios在小诤身上投入了全新的制作管线和实时渲染技术 , 她的面部由5000个微表情驱动 , 每只手上有40个骨骼控制点 , 声音、语言、表情、动作等行为则由人工智能完成 。
科技共生:让游戏不限于“游戏”
文章图片

由腾讯游戏与新华社联合打造的“数字航天员”小诤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 , 游戏行业多年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许多在游戏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如何应用到其他行业中 ,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变革的机会 , 就像《曼达洛人》和小诤那样?
2021年12月15日 , 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数协)主办 ,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腾讯游戏承办的“2021中国游戏产业年会科技共生论坛”在广州召开 。 作为2021中国游戏产业年会的组成部分 , 它讨论的正是游戏与科技的关系——在“共生”这个前提之下 , 游戏行业与其他领域深入交流 , 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 , 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科技发展的红利 。
但我仍然有一些疑惑:为什么是“共生”?游戏与科技如何“共生”?为什么一定是“游戏”?
我希望“科技共生”论坛能够解答我的疑惑 。
游戏“驱动”技术进步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 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 , 相依生存 , 对彼此都有利 , 这种生活方式就叫做共生 。 联系紧密、互惠互利 , 是共生的两个特性 。
我在“科技共生”论坛上也听到了类似的观点 。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从两个方面解释了游戏与科技的共生关系——一方面 ,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电子游戏的发生发展 , 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了游戏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 , 游戏也促进着科学技术的迭代升级 , 游戏产业积累的新技术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 对科技进步产生了独特的拉动作用 。
科技共生:让游戏不限于“游戏”
文章图片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在发言中指出 , 游戏对科技的推动作用有助于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
这听起来确实很好理解 。 技术决定游戏的质量和水平 , 每一个玩家对此都感同身受 。 《荒野大镖客:救赎2》是数千名工作人员辛苦努力8年的成果 , 各类细节的处理登峰造极 , 这种立于游戏工业顶尖位置的作品当然建立在游戏引擎、图形渲染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 否则 , 再多人力与时间也难以堆叠出栩栩如生的影像和自然流畅的动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