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下大力气抓协同 。落实“五项管理”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 特别是需要家长切实做好孩子课后时间的管理和监督 。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 , 督促学校切实履行家庭教育指导责任 , 畅通家校经常性沟通渠道 , 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 , 与学校共同做好“五项管理”的落实工作 , 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 。
三是深入人心抓宣传 。指导各地各校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 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 使“五项管理”的重要性和科学做法入脑入心、转化为行动 。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发布普及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的专题教育资源 。继续总结各地好做法好经验 , 大力宣传典型 ,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 ;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落实推进情况如何?来听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的介绍——
课外读物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 , 事关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目前 , 市场上的各种课外读物良莠不齐 , 甚至有个别问题读物流入校园 , 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 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 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 , 2021年3月 ,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 指导督促各地各校按照《管理办法》要求 , 全力把好校园读物入口关 , 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
一、加强政策解读 , 注重“指导做”
《管理办法》印发后 , 教育部及时组织开展文件宣传和解读 , 指导各地各校准确把握课外读物管理的政策要求 。一是组织召开新闻通气会和落实推进会 , 邀请专家撰写解读文章 , 对管理办法进行系统宣传 , 指导各地各校积极探索管理办法落实的长效机制 , 建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 。二是充分挖掘各地各校落实管理办法的典型案例 , 在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公众号等 , 推介各地各校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 邀请阅读专家、中小学名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 在《中国教育报》开设专栏 , 组织专家对《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的300种推荐图书进行导读 , 着力提升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二、强化实地督查 , 推动“规范做”
教育部将《管理办法》落实纳入“五项管理”督导范围 , 推动各地各校落实《管理办法》要求 , 规范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 。一是及时传达部署 。《管理办法》印发后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传达学习文件 , 传达部署率达到100% 。其中 , 北京、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广西、青海等10余个省份专门印发《管理办法》落实通知 , 其他省份也结合“五项管理”提出了加强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 , 进一步织密了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制度网格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 。各中小学校根据《管理办法》要求 , 进一步完善课外读物管理的工作机构、推荐程序和审核要求 。据统计 , 全国88.41%的中小学校已明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 , 77.83%的学校建立了校本化的推荐审核制度 , 全国32个省级地区、365个地市、3101个区县已设置社会和群众监督举报渠道 。三是依规开展工作 。截至2021年12月20日 , 全国99.9%的中小学校已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 99.63%的学校已按照《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图书进行清理 , 清理问题图书5000余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