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守望者被和谐了 守望者行动破解版( 五 )


比如在中篇故事《祖伊》中,塞林格聪慧的主人公记录了一些世界各国经典语录,其中来自亚洲的条目有两条,一条是小林一茶的俳句:鼓励蜗牛慢慢地爬上富士山;另一条是公案集《无门关》的第13则公案:“瑞岩彦和尚 。每日自唤主人公 。复自应诺 。乃云 。惺惺著喏 。他时异日 。莫受人瞒 。喏喏 。” 它大概意思讲的是一个和尚每天大声自问自答:“主人公!”/”是!”/”清醒着点 。” “任何时候不要被人骗 。”/“是,是!” 。《祖伊》这则中短小说里展现的只是这个公案故事的记录,并没有附上后面的公案偈语:“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当初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
塞林格没有提供这则偈语的原因的是担心读者不理解 。而这偈语的内容才是塞林格真正的修禅收获:修道之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只想着见到自己认定的神,而没见到自己的根本,以致步入歧途,生死不了 。而真正的道在于“无”——“无门”之“无” 。因为禅宗强调“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过此关,乾坤独步”,修禅者要放下一切,不为俗世外物所迷惑,领悟到了自己的本心是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的空无,即是禅修的虚空 。
也许正是这样的参悟,使得塞林格从1965年开始,就不再出版任何小说 。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写作一直在继续 。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新罕布什尔的小镇,他一直写到2010年去世的时候 。按照他自己孩子的描述,他每天都会去房子附近的一个简易水泥屋里写作 。专注的时候,他会把自己关在屋里面写上一个星期,不见任何人,包括孩子和妻子,谁都不能过去打扰他 。
塞林格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对禅宗公案故事的致敬,致敬者是笃学的禅宗弟子塞林格 。他的小说不一定有很强的故事性,常常是几组片段和对话,亦如禅宗语录,平白无奇,但是又充满了深奥的禅意,让人似懂非懂,却又难以释手 。理解塞林格与他的小说人物,也可参考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不论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霍尔顿,还是格拉斯家里早慧的孩子们,他们都行走在这样的历程之中 。
当他们还处于第一种境界时,对世界充满着新鲜与好奇,以童真的眼光观察万物,但是看不透其中的奥秘;然后就进入第二种境界,经历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处处碰壁,进而对现实世界产生怀疑,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以自杀为解脱的方式 。塞林格的许多人物可能没有成功地进入第三境界,但是作者塞林格做到了 。他在人生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茅塞顿开,认识到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开始逐渐摆脱俗世的羁绊,追求精神世界的完善,甚至也包括追求年轻貌美的女士,任尔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独步乾坤 。应该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会宣称写作是为自己的快乐而写,并在有生之年不再出版任何作品 。

游戏守望者被和谐了 守望者行动破解版

文章插图
晚年的塞林格过起了隐居生活,拒绝任何媒体的打扰 。他在住宅外的森林中建了一所隐居小屋,平时连家里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踪 。此图为当时媒体偷拍到的塞林格 。
塞林格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多为早慧的儿童,特别善于参加智力比赛,比如格拉斯家族的七位神童,在电视台的“智慧之童”智力竞赛节目中称霸近30年 。这七个孩子三三两两地分别出现自塞林格不同的中短篇小说之中 。从智力竞赛这样的情节设计可以推想,塞林格本人也在和读者玩一个拼图的智力游戏 。别忘了,1942-1946年在军队服役期间,他曾经在欧洲做情报工作,善于信息的编码与解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