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只剩七天了 你的“存在焦虑”好转了吗?( 二 )

  如何看待大学生群体的存在焦虑感?

  在大学生群体中 , 尤其是毕业年级 , 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的未来无所适从 。 有人坦言自小乖巧 , 按着父母、老师的逻辑生活 , 现在选择权移交到了自己手上 , “脚下都是路 , 却不知道该迈向何处” 。 当现实的就业需求与个人发展预期可能相互抵牾 , 也有不少人叛逆期迟到 , 在他们看来 , 如果和大多数人一样循规蹈矩 , 不就如同工厂流水线的产品一样 , 自己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意义?反正随时都能被另外一个更优秀的个体所替代 。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宋崇升大夫认为 , 以上问题与“存在焦虑”有关 。 存在焦虑是人格理论中的一个说法 , 指个体察觉到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面临威胁时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感体验 。 凡危及个人生存的因素或危及与生命有同等价值的信念和理想(如地位、名誉、自尊、求知、事业等)的因素 , 都会导致此种焦虑 。 其根源在于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 。 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有限性 , 感觉到走向虚无的恐惧 。 自由意志要求个体实现自身价值 , 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 , 而当个体放弃追求、逃避责任时 , 就会感到焦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