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风水 龙母庙风水解说( 五 )


折叠编辑本段岑溪市龙
岑溪市现有龙母庙两座:一座是大竹村龙母庙,位于岑溪市糯垌镇大竹村龙母盎的父老河与糯垌河交汇处,建于何年不详,遗址已毁,1990年重建恢复原貌 。另一座在三堡镇糯垌河与义昌江交汇点的三堡街上,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还有道光年间的和光绪年间的石刻碑文和古鼎 。这两座龙母庙都是民间自发筹款建设的,规模不算大,占地面积约有五六百平方米,供奉主要有龙母,也有关公及道教等,宗教文化繁杂 。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每年也有龙母诞活动,占地规模比德庆和梧州小 。
在岑溪的政区地图上,至今还非常明确地标记有“凤庙冲”的地名 。当地有很多人把“凤庙冲”也称作“凤墓冲” 。“庙”、“墓”不分,“凤墓冲”就是“凤庙冲” 。村中的老人传说,这是因为凤娇17岁那一年突然失踪,乡亲们四处寻找,都找不见凤娇的踪影 。乡亲们在“豢龙潭”边拾到风娇的花鞋一只,在三堡河湾捞到凤娇的花鞋一只 。大家误以为龙母娘娘肯定是溺水而死了,于是为凤娇葬鞋立墓、立庙纪念 。数年之后,凤娇突然归来,全村人吓了一跳,以为是风娇变鬼回来了 。一问才知道是凤娇“乘龙”去广东悦城探梁三公了,全村人皆大欢喜 。由此可以分析,该村“凤庙冲”的“凤庙”与“凤墓”,应该是当地历史上最早的龙母娘娘的“墓”和“庙” 。据考察论证,糯垌镇父老河在糯垌镇与糯垌河交汇,在交汇点就建有龙母庙 。此外,在糯垌河与义昌江交汇点即三堡街也建有龙母庙,在义昌江与藤县的绣江交汇点也建有龙母庙 。
折叠编辑本段大明山龙
清代编撰的《武缘县图经》卷三记载:“龙母庙,县境多有之 。”经初步考察,环大明山有龙母庙约20多座,均供奉龙母 。重要的庙宇有:
武鸣县马头镇全曾村庙口屯的大明山“佬仆”庙(即龙母庙) 。“佬仆”庙是环大明山地区历史上最大、最古老的壮族龙母庙,也是广西有文物遗存的最古老的龙母庙之一 。所供奉的龙母神,壮语叫“佬仆” 。神像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被毁,庙宇建筑在1950年被拆,遗址上只剩下4个唐代的石柱础和散落遍地的唐砖和唐瓦 。武鸣县罗波镇“庙佬仆”,也称“罗波庙” 。罗波庙壮语叫“佬仆”即汉语的“龙母”,也是环大明山地区最著名的壮族龙母庙 。该庙位于风光奇异的罗波潭边,现存的主建筑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现在的神像是1999年群众自发捐资重塑的 。供奉的神祇有“佬仆”(龙母)、岑瑛、神农、观音、关公、岳飞、土地等 。
武鸣县两江镇英俊村“娅仆”庙,汉语称“感应庙”,所供奉的主神汉名叫明山感应大王,壮语叫“娅仆” 。这是两江镇规模较大的龙母庙,在1949年前祭祀日有上万人参加祭祀活动 。原庙址在大明山铜矿峡谷里,后在河口处建起如今的感应庙 。
此外,武鸣县两江镇龙母村龙母庙、合耸村坡耸屯的达公庙、云川村拉敢屯的达仆庙、培群村硕板屯的娅仆庙,城厢镇大同村娅垌神庙、夏黄村起凤山娅仆(龙母)庙,陆斡镇韦杨村明山庙,马山县古零镇里民村内感屯大明山灵感大庙,上林县塘红乡石门村敢仙洞的天地庙、明亮乡亭亮旧圩的娅仆庙、西燕镇渌户屯的高仆庙、大丰镇灵威村的特掘庙、巷贤镇周富村特掘庙、六联村樊村屯的大庙、三里镇的罗波庙,宾阳县思陇乡的胜龙庙等,虽然不冠于龙母,但它用壮语名称命名,意思均为龙母庙,这是与西江流域龙母庙明显区别之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