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注意是指我们将意识的焦点主动保持在某些事物上的状态 , 我们通常所说的注意力指的就是选择性注意 。 譬如你同时在电脑上打开了浏览器、To-do、微信等多个窗口 , 无论实际打开的窗口有多少 , 你的注意力总会主要集中在你当前正在使用的那个窗口中 。
执行性注意则更强调你在专注度极高时刻意调动注意力来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 以下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执行性注意:
你一定见过这个带有游戏性质的测试 , 你需要念出每个字的实际颜色 , 而不是文字字义对应的颜色 。 当你的大脑在进行这项任务时 , 会小心翼翼地区分颜色与字义 , 还要控制语言系统说出正确答案 。 在此过程中 , 大脑会不断提醒你将注意力的焦点对准字的颜色 , 这就是执行性注意的作用 。
警惕型注意则强调执行某些特殊活动时对某些特别的事物或元素保持高度警惕 。 譬如你在走路时不会特别注意马路上画的线、周围的路人、路口的红绿灯等 , 但当你开车的时候 , 就会格外留意这些东西 。 即使旁边有人跟你讲话 , 一旦出现交通状况 , 你都会突然进入紧急状态 , 及时调整车辆 。
由于不同类型的注意力会让大脑处于不同形式的专注 , 我们也可以反向设计完成任务的路径和方法 , 把大脑带进我们想要的专注等级中 。 后文会提到的「提升工作难度」技巧就用到了这个原理 , 通过主动增加工作的复杂和细致程度 , 让大脑调动执行性注意模块 , 提高专注度和敏感度 。
注意力的特点很遗憾 , 人脑就是不能进行多任务处理
人脑的工作原理决定了我们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多任务 。 这不代表你不能同时做两件或者多件事情(其实很多人都有边听歌边做事的习惯) , 但无论你看上去同时在做多少事 , 你的注意力的焦点永远只能落在一件事物上 。
正如「注意力的类型」一节所言 , 选择性注意是注意力的基础 。 事实上 , 也只有我们刻意选择一个目标 , 并将注意力汇集在它身上时 , 注意力才能被称为「注意力」 。
人的注意力就像一个相机的镜头——当我们要拍摄一张照片时 , 需要找到焦点并对焦 。 焦内的图像都是清晰锐利的;焦外的画面虽然也都存在于照片中 , 但都模糊不清 。
文章图片
【注意力使用不完全报告】如果把一张照片想象成完整的注意力 , 那焦点范围内就是注意力的中心区 。 焦外虽然也能拍到画面 , 但都模糊不清
形成这样的现象与大脑的结构及运作方式有关 。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 , 人脑分为不同的区域 , 分管不同的功能 , 譬如语言、视觉、运动、信息处理等 。 在执行不同的任务时 , 人脑对应区域的活跃度会大幅提升 。 但是 , 由于人脑的算力和人的体力是有限的 , 所以大脑不可能无限制地活跃 , 也不可能每个区域都同等活跃 。 这种主次、轻重之分也就决定了注意力注定以「意识的焦点」的形式存在 。
文章图片
人们理想中的注意力(左)是可以将其等分 , 并按比例分配给不同任务 。 但事实上 , 一旦将注意力焦点放在某件事上 , 其它部分的边缘注意力就会大幅弱化
当然 , 人脑真实的活动状态更为复杂 , 一些基础性的行为——譬如呼吸、观看、收听等——不需要投入太多注意力也能自动执行 , 但对于大多数主动行为来说 , 都需要大脑专门投入资源进行处理 。 这个机制很像我们熟悉的手机 CPU——能效核心频率不高 , 但一直在线 , 主要负责系统运转;性能核心高频但耗电 , 主要处理拍照、游戏等重度任务 , 用到时才会火力全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