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重大工程建设结硕果

岁末将至 , 回首这一年 , 神州大地上 , 高大的拱坝横跨在金沙江两岸 , 电气化铁路在雪域高原上延伸;抬头望月 , 运载火箭完成了第400次发射 , 中国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印迹;低头看海 , 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日产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
一项项“上天入海”的重大工程 , 既是令全球瞩目的“国家大事” , 也是行业领域的“关键突破” , 见证了这一年来建设者的汗水和智慧 , 振奋了中国人的信心和底气 。
在新一年即将开始之际 , 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年来重大工程带来的惊喜 , 感受国之重器的累累硕果 。
【时间】:12月3日
【重大工程】:中老铁路
中老铁路通车
12月15日 , 一列由昆明出发载有全棉梭织斜纹染色布、涤纶布、人造革、拉链等11个集装箱的国际货物列车 , 缓缓驶离云南磨憨铁路口岸驶向老挝 , 标志着经昆明海关所监管验放的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运载货物总值突破1亿元人民币 。
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 , 是一条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 , 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 , 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 于12月3日开通运营 。
中老铁路打通了东南亚腹地 , 使中国与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拥有了便捷陆运新通道 。 截至12月22日 , 累计开行货物列车203列 , 发送货物5.5万吨 , 呈稳步增长态势 。 其中 , 国内段累计开行货物列车161列 , 发送货物总量达2.8万吨;国外段累计开行货物列车42列 , 发送货物总量达2.2万吨 , 特别是自12月3日昆明站首发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后 , 山东、浙江、重庆、长三角等地相继发出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 , 目前共开行国际货物列车47列 , 累计发送货物总量达2.5万吨 。
中老铁路 , 还是牵动老挝民心的重大工程 。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说:“中老昆万铁路是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纽带 , 是老挝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将极大促进老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 ”
中老铁路的施工绝非易事 。 该工程需要“穿三山跨四水” , 即穿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 , 横跨元江-红河、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湄公河 , 地形条件极为复杂 。 建设者们攻克了一个个难题 , 保证了工程顺利推进 , 使中老铁路成为“中国建造”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
【时间】:9月7日
【重大工程】:“深海一号”大气田
“深海一号”全面投产
在距三亚150公里的海面上 , 东西横向跨度50公里的“深海一号”大气田正在通气 。
“深海一号”大气田是中国自主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 , 也是中国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 。 2014年 , 中国海油在琼东南盆地成功钻获“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 。
今年1月24日 , “深海一号”日产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 , 提前达到设计产量峰值 , 具备了每年产气30亿立方米的能力 , 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全面掌握超深水气田的生产运维完整技术体系 , 同时也将成为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保供的重要保障和南海万亿方大气区的“桥头堡” 。
在开发过程中 , 项目组创新设计了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 , 实现了3项世界首创技术以及13项国内首创技术 , 带领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1500米超深水时代 。 “深海一号”大气田生产采用的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国内属首次应用 , 在缺少直接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 , 中国海油现场作业团队持续探索 , 深入攻关 , 解决了一系列深度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最终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深水气田的生产处理设备调试方案 , 为气田产能持续攀升奠定了基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