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威尔逊去世:20世纪“蚁人”是如何诞生的( 二 )


爱德华·威尔逊去世:20世纪“蚁人”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图片

威尔逊和他的蚂蚁研究 。 图片来自《Tales from the Ant World》(Liveright出版社)封面局部 。
我有理由相信这次的蚂蚁入侵事件和我有关 , 它是由我自己的房间开始的 。 这种蚂蚁名为法老小家蚁 , 俗称“法老王蚁” , 它是一种源自东印度群岛的恶名昭彰的害虫 , 专门滋扰世界各地的建筑物 。 一旦超级蚁群进占医院 , 工蚁会吃食外科手术切除下来的人体组织 , 以及行动不便的病人的伤口组织 , 在此过程中有时还会传播病菌 。 部分聚落会自己迁移 , 方法是登上行李、书本、衣物或任何拥有一两厘米容身空间的物品内 。 来到“随缘”的目的地之后 , 它们就迁出 , 开始繁殖 。 这样的目的地可以是圣路易市(St.Louis)的花店 , 或是挪威奥斯陆(Oslo)的公寓 , 也可以是委内瑞拉加拉加斯(Caracas)的建筑空地 。
事后 , 我们追溯法老王蚁在哈佛筑窝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 认为它应该是由巴西的港口都市贝伦(Belém)的机场搭飞机来的 。 首先 , 超级蚁群的一部分先潜入吉尼(Robert Jeanne)的两口木箱子里 。 当时 , 吉尼是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 , 现在他已经是威斯康星大学的昆虫学教授了 。 1969年 , 吉尼刚刚结束一段漫长的亚马孙雨林田野调查工作 , 返回美国 。
当他回到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实验室 , 打开行李箱后 , 发觉这批搭便车的蚂蚁已经在木箱四壁上做窝 , 而且还四处蔓延 。
若想循正规途径消灭一大群法老王蚁 , 代价可能相当昂贵 , 而且还得兴师动众一番 。 这时 , 对于害虫防治特别感兴趣的昆虫学研究生阿尔帕特(Gary Alpert)设计了很聪明的替代办法 。 他跑去请教哈佛大学的昆虫生理学教授威廉斯 , 威廉斯提供了一种化学药品 , 能仿真昆虫幼年荷尔蒙的作用 , 使得蚁后不孕 , 也使得幼蚁无法发育完全 , 成为成蚁 。
阿尔帕特把这种化合物和花生酱混在一起 , 做成食饵 , 希望负责觅食的蚂蚁会把它带回窝里 , 这样就可以散播食饵的破坏力 。 当时这个方法还只不过停留在实验的早期阶段 , 但是挺有效的 。 几个月之后 , 蚂蚁种群数量开始稳定下降 。 两年后 , 它们消失无踪 。
然而 , 法老王蚁的英勇事迹并未就此完结 , 它最后是终结在科幻小说的扉页中 。 1983年 , 当时还在哈佛大学出版社担任编辑的帕特里克(William Patrick) , 写了一本小说《螺旋体》(Spirals) , 故事情节灵感就是来自这桩蚂蚁入侵事件 。 在书中 , 一种他想象出来的蚂蚁 , 被人怀疑从实验室带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DNA出来 , 这种DNA能引起早衰症 , 使得患者加速老化死亡 。 书中基因工程技术关键人物的女儿也死于这种病症 , 她的童年还没过完就已变成了老妇人 。 小说结尾 , 蚂蚁终于洗清罪嫌 , 原来这名研究人员犯了错误:他从死去的妻子体内抽取细胞克隆出女儿 , 因此这名女儿的发育过程才会变形、扭曲 。
即使没有当上小说的主角 , 蚂蚁还是很值得瞩目的 。 我将它们摆在我职业生涯的中心位置 , 对它们有近乎偏执的关注 , 而我确实认为这是明智之举 。 不过 , 我也得承认 , 当年它们最吸引我的地方 , 并不在于它们在环境生态上的重要性 , 也不在于它们的社会进化故事 。 这份吸引力来自它们大方地提供给我的新发现 。 我提出的研究主题中 , 最重要的就是蚂蚁的沟通方式 , 这个题目引领我在动物行为及有机化学方面 , 进行了收获丰富的长期研究 。
洛伦茨震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