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威尔逊去世:20世纪“蚁人”是如何诞生的( 三 )


我对化学通信(chemical communication)的兴趣起自1953年秋天 , 当时廷伯根(Niko Tinbergen)和洛伦茨前来访问哈佛大学 , 讲解动物行为学这门新兴科学 。 20年后 , 他俩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同时获奖的还有奥地利动物学家弗里施(Karlvon Frisch , 提出蜜蜂舞蹈语的假说) 。
爱德华·威尔逊去世:20世纪“蚁人”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图片

廷伯根《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文版(刘小涛译 , 华夏出版社 , 2021年1月)书封 。
廷伯根最先抵达哈佛大学 , 他是用词精确、仔细的荷兰裔英国人 。 他发表了一场动物行为学的演说 , 其中的重要发现令我深感震撼 。 然而 , 由于我的兴趣主要在分类学以及生物地理学上 , 它们都和行为学有一段距离 , 因此 , 我的笔记记得不多 , 也没有非常注意听讲 。
接着洛伦茨大驾光临 。 他谈起自己从30年代时就开始的研究 , 一直讲到当时在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的工作 。 他是天生就适合站在讲台上的人 , 充满热情、生气 , 而且不断地大力请命 。 他向我们强调的那些词语 , 很快就享誉行为科学界 , 比如“印随行为”(imprinting , 又称铭印)、“仪式化”“攻击冲动”“满溢”(over?ow)等词;还有著名的动物 , 诸如雁鹅、寒鸦、棘鱼等 。 他预告了研究行为的新途径 。 他指出:“本能”再度恢复原来的地位;“学习”的角色被斯金纳(B.F.Skinner)以及其他行为学家过度强调了;我们必须继续向新方向挺进 。
洛伦茨抓住了我全副的注意力 。 那时我还年轻 , 很容易受感动 , 马上就响应了他的号召 。 洛伦茨是在向稳固的比较心理学阵营宣战 。 他告诉我们 , 大部分的动物行为都是预先注定的 , 是由固定行为模式组成的 。 所谓固定行为模式 , 是指一系列由遗传预先设定的动作 , 它们会在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回应天然环境里的特定信号而逐一展开 。 它们如果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受到引发 , 将能引领动物经由一系列正确的步骤 , 找到食物 , 避开天敌 , 并且顺利繁殖下一代 。 动物其实并不需要靠经验来生存 , 它只需要“服从”本能就可以了 。
“服从本能” , 这种说法仿佛是令人厌烦的陈腔滥调 。 “操作制约”(operant conditioning)听起来就时髦多了 。 但是 , 洛伦茨特别采用了进化生物学里的逻辑来强调他的研究案例 , 这点深深赢得我的拥护 。 他说 , 每种动物都拥有一套专属的固定行为模式 。 譬如说 , 某种鸟类会用特定的方式伸展羽毛 , 以在同类中吸引配偶 , 这个动作固定出现在一年中的某个时段;另外有些鸟儿会在适当的地点 , 筑出适当的巢 。 固定行为模式是属于“生物学”上的事件 , 而非“心理学”上的 。 它们拥有遗传基础 , 可以分门别类 , 然后逐个加以研究 , 方式就跟研究解剖部位或生化反应没有两样 , 而且也可以以物种为单位逐一研究 。
爱德华·威尔逊去世:20世纪“蚁人”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图片

实验中的蚂蚁 。 (来自《博物学家》插图)
每一种固定行为模式都是由某条特定染色体上的某个特定基因所决定 。 当一个物种进化为另一物种时 , 它们也会跟着改变 。 它们的功能不亚于解剖学及生理学 , 同时可以作为动物分类以及重建进化树的基础 , 因为它们同样能厘清物种之间的真正关系 。
这位伟大的动物行为学家使我明白:动物的本能属于进化生物学里的新综合理论研究的范畴 。 而这一点意味着我们也能将动物行为学摆进该领域 , 并进行相关研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