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9年:从何而来,去向何方( 四 )

  
这也是遵循宿华和程一笑的想法——平台只是尽量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舞台 。无需干涉内容,也就不需要运营和市场 。  
宿华曾这样解释过快手:“我们是一家使命驱动的公司,一直围绕‘提升每一个人独特幸福感’这个使命去做产品上的调整和尝试,除了通过算法连接人与人,也帮助人们相互理解 。”  
这句话的背后,正是快手在2016年之前一直秉持的逻辑 。此后多年,这种产品理念开始逐渐固定,并一直沿用至今 。  
直到新的局面出现 。  
风起云涌  
在度过了2013-2016年美好的“低调”增长后,刚刚收获了理念成果的快手突然发现,风口又来了 。  
仅从数据来看,快手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短视频社区,但从商业化和渗透度来说,短视频、直播当时仍是潜在的蓝海 。来自极光大数据的统计显示,2016年全年,快手的市场渗透率一马当先,从6.8%增长到13.3%,而第二名美拍渗透率最高时也只有3.5%,其他大量应用都徘徊在1%以下 。  
尽管快手早从3年前就已经起步,但中国短视频、直播市场的元年,还要从2016年说起 。当时,由于微博等社交媒体开始下滑,长视频平台凭借试水网剧、网综迅速掀起视频媒介的高潮 。这引发一些长视频剪辑后的分享,逐渐在网络社交中盛行 。包括腾讯、字节跳动等公司都开始关注短视频领域 。  
到2016年9月,字节跳动率先上线了主打音乐短视频社交的应用A.ME 。三个月后,更名为抖音 。  
与快手不贴标签,致力于给用户提供平等普惠的社区不同 。抖音在上线之初就非常明确的给自己贴上了潮流市场的标签,其产品策略上也几乎与快手完全相反 。凭借中心化的算法推荐机制,以及社交媒体的一系列推广,快速在一二线城市收获了声量 。  
抖音出现之前,快手从未相信中心化模式也可以做成亿级DAU的短视频平台 。事实上,因为宿华与程一笑坚持平等普惠的理念,且产品操作简单没有门槛,而且不做推广,快手当时收获了分布广泛的大量用户,一些过去在真实社会得不到关注的群体,终于在快手上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  
但被动涌入下沉市场带来的结果,就是快手带给主流人群的印象不深 。这也是《残酷底层物语》的文章在当时能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 。事实上,快手的出现还引发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话题——为什么当时中国使用量最大的短视频社交应用,却没什么知名度?  
尽管很多人不愿承认,但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千上万个城市和乡村之中,隐藏的阶级和认知落差,是广泛存在的 。这并非一定指物质方面的差距 。而是在广阔的版图之下,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习惯导致,彼此之间截然不同的人们,只会关注与己相关的东西,且差异往往大的异常 。  
就好像一线城市的青年男女们熟知996、佛系,喜欢网综和流量明星一样 。但在锡林郭勒的草原深处、在天山脚下的毡房里、在贵州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那里的人们对这些可能完全没有兴趣 。  
这就造成普惠的理念真正投射到现实世界时,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两面性效果 。它的“惠”,实际优先惠及了缺乏关注的大部分人,但另一部分对此没有强烈需求的,就很容易忽略它的价值 。  
这既是快手理念的特殊之处,但也给公司的留下了巨大短板 。一方面,仅到2016年,快手其实就已经阶段性实现了展示真实世界的愿景,尽管它有时看起来粗粝,但那代表了数量远超于一二线城市居民的,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 。  
但这导致快手当时在一二线城市几乎没有认知,或者直接被标签化为“土”、“low” 。因为这个群体每天都处于在于中心化的,被商业和媒体引导注意力的环境下,这些现代化的因子充斥着他们的生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