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风水留题地 台山第一风水墓曹氏( 二 )


王远知:天台道士也 。其母梦灵凤有娠 。僧宝志曰:“生子当为神仙宗伯 。”年七岁,目览万言 。十五入华阳,事陶贞白 。善易,知人生死祸福 。作《易总》十五卷 。一日,雷雨云雾中,老人叱之曰:“汝所著书何在?上帝命吾摄六丁雷电追取 。”远知方惧,傍有青衣人已捧书立矣 。老人责曰:“上方禁文,自有飞仙保卫,汝何敢轧藏缃帙?”远知对曰:“青丘之老传授 。”年二百二十六岁,后于东海借迅风,与人飞渡登州 。
谢自然:华阳女冠 。幼入道,慕南岳魏夫人之操,至天台,从司马子微学道,后白日仙去 。事见《续仙传》 。
叶法善:字道元,松阳人 。开元初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封越国公,充景龙观主 。初,法善奉命修黄箓斋于天台桐柏观,显迹甚多 。见《仙传拾遗》 。
李元:开元间云游华山采药,忽一日骑白鹿谓山下人曰:“我今游天台 。”有三老人遮道留之不可 。见王简《疑仙传》 。
甘泉先生:不知何许人,隐华顶峰,频诏不起 。开元十八年,明皇遣官于王屋山置台观以居之 。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人 。按许鼎撰通和先生祖贯碑云“贯学黄老” 。初,贺监得摄生之术,负笈卖药,数百年不死 。后于天台山升仙 。见《高道传》 。《唐书隐逸传》云:“知章尝弃官入道,升仙之说恐未必然 。”
田虚应:齐人,字良逸,得大洞法 。每水旱请祷,敝衣岸帻而坐,应不旋踵 。元和中入天台,屡召不起 。见唐《高道传》 。
吴善经:缙云仙都山人 。年十七为道士,遍登匡庐、天台、三茅 。元和甲午,年八十三羽化 。详权德舆《大清三洞法师吴先生碑》 。
冯惟良:相人,字云翼,修道衡岳 。元和中入天台,廉使元稹常造请问方外事 。后以三洞法行于江表 。宪宗屡诏不起 。见唐《高道传》 。【杨氏注:相人,即相州人,相州,在今河南安阳市西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
应夷节:汝南人,字适中 。生时母梦流星入牖 。后游天台,与叶藏质、刘处静为林泉友 。会昌中,于桐柏观建壇以居 。年八十五岁卒 。及窆,止空棺 。罗隐为之赞 。见《高道传》 。
徐灵府:钱塘人,号默希子,居天台云盖峰石室中,以修炼自乐 。会昌初,频诏不起 。绝粒十余年,凝实而化 。尝著《天台山小录》《山洞要略》《寒山子集序》《真经十二篇》 。
闾丘方远:字大方,舒州人 。初学出世术,受箓于天台玉霄道士叶藏质 。笃好群书,每披卷,一览不忘 。自言葛稚川、陶真白,吾师友也 。铨太平经十三篇 。昭宗屡召不起,降诏褒异 。大德六年,沐浴端坐而逝 。举棺但空衣,而尸已解矣 。后人尝于仙都及庐山见之 。
叶藏质:字函象,括苍人 。咸通初,创道斋于玉霄峰,号石门山居 。尤精符箓 。婺州牧为邪物所挠,诣请符,中路犯忌秽失之,牧乃亲造,见案上封筒,乃前符也 。捧归,祟遂绝 。懿宗以其居为玉霄观 。一日,召其友告以行日,及期,题于门曰:“鸡鸣时去 。”门人忽于空中闻珠珮鼓乐声,须叟鸡鸣,视之,已化矣 。
左元泽:永嘉人,性介不随俗,居玉霄峰三年,绝粒不语 。尝制真一颂 。见《赤城志》 。师徐征君,常游山,经旬不返 。樵者见与三虎坐,不食五谷,后尸解 。详《总仙录》 。
陈寡言:越人,字太初,隐玉霄峰,号曰华琳 。尝以诗咏自娱 。将尸解,谓徒刘介曰:“当盛我以布囊,置室中,勿以木为也 。”见《高道传》 。
王可交:苏州人,尝棹舟入松江中流,见画舫有道士七人,皆玉冠霞帔 。一人呼可交,与以二栗,命一黄衣送上岸,且令合眼 。洎开目,已失黄衣,但见峰峦中松柏参天,问之,乃天台山瀑布寺前也 。自是不粒食 。后挈妻子入四明山不复出 。见《续仙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