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风水留题地 台山第一风水墓曹氏( 五 )


灌顶:章安人,吴姓,字法云,聆智顗所说法,了无遗忘 。尝入都讲演义疏,晋王遣使送之还山,为造国清寺 。今为天台第五祖师 。先是同门智晞绝而复苏,其徒问曰:“师生何处?”曰:“吾生兜率天上,见先师智者坐宝座,旁皆有人,惟一座尚虚,闻天人云,六年后灌顶当升此说法 。”及化,果如其言 。
普明:会稽人,朱姓,初止国清寺半岩,难于得水 。一日,以杖叩石,泉涌出,今锡杖泉是也 。后示灭,反屈三指,证三果云 。见《高僧传》 。
智威:姓蒋,缙云人,为天台第六祖,称法华尊者 。负笈从灌顶传天台教 。见《九祖略传》 。
隋智越:临海人,郭姓,亦受业智顗 。尝诵法华经,瓶水自盈 。居露山精舍 。见《高僧传》 。
圣者头陀:初憇国清寺,显异甚众 。一日诣雷马山伐木建殿,运神通致雨,木皆蔽流而下 。雷马潭有头陀菴 。
唐丰干:旧郡志作五代人 。居天台国清寺,或云邑人丰尚书之子 。形貌寢恶,披发布裘 。或时唱歌,人问之第,云:“随我骑虎游松门 。”与寒山拾得相亲,三人每邂逅则长吟大笑,人莫测也 。正观中,太守闾丘胤尝问丰干:“天台有何圣贤?”答云:“国清有寒山拾得,状貌类疯狂,歌笑不常,盖普贤文殊后身也 。公至,宜谒之 。”至则二人方据火谈笑 。闾丘遽作礼,二人云:“丰干饶舌耶 。”遂摇手出门而去 。丰干后于天台示寂 。
寒山子:本无氏族,以其于寒石山中居止得名 。容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 。时来国清寺,就拾得取众僧残食菜滓食之 。或廊下隨行,或时叫噪望空谩骂 。寺僧以杖逼逐,翻身抚掌大笑而去 。虽出言如狂而有意趣 。尝得诗轧题石间,好事者隨录之,得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警励流俗 。徐灵府序而传之 。终隐寒石山中 。见《传灯录》 。
拾得:不言名氏,因丰干山中经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声,逐寻见一子,可数岁,因名拾得,在国清厨内涤器 。常日斋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 。寒山来,即负之去 。后隐祥云峰 。时僧道翘纂寒山诗,以拾得偈附焉 。见《传灯录》 。
沩山佑禅师:初作沙弥,自福唐至国清受戒 。时寒山拾得扫松迎迓 。临行,寒山送之,云:“遇潭即止 。”后于洪州泐潭山得道 。见《传灯录》 。
善伏:姓蒋,一名等照,义兴人,生即头白 。日诵经典,一目七行 。唐贞观中至天台超禅师出家,习西方净土观行 。显庆五年终 。
湛然:常州人,戚姓,号荆溪禅师 。天宝大历间,优诏不起 。晚居天台主台教,今赤城释忏岩是也 。后示寂佛垅 。今号天台教主 。见梁肃记 。
灵默:姓宣,毘陵人,谒石头禅师有悟,乃蹋折拄杖而栖止焉 。贞元初,入天台山白沙道场终 。
遗则:京兆人,长孙姓,六祖牛头弟子,隐瀑布之西岩 。元和中,法席渐盛,自名其岩为佛窟,居四十年而终 。云居智禅师其法嗣也 。
普岸:汉东人,蔡姓,百丈弟子 。太和初,止水磑西峰 。翌日有虎引至中田,遂创平田禅院,今万年寺是也 。终于本院 。山门有遗塔存焉 。宋赐额曰“昌岸禅师”,即寿昌开山和尚也 。
慧恭:姓罗,福州人,谒德山鉴禅师,遂入室 。后到天台瑞龙院,大开法席 。天复三年终,门人塔葬焉 。
幼章:夏侯姓,相公孜之犹子 。游天台,感异人语,于静安乡创福田院,今慧峰是也 。后守骆延训命,居灵鹫 。中和四年,人死于饥,璋聚骸以葬 。钱武肃王尝梦一僧,仪貌甚伟,寤求不获 。后图形至此处,乃璋也 。号至德大师,天成二年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