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风水留题地 台山第一风水墓曹氏( 三 )


夏侯隐:不知何许人,大中未游天台,独止一室,或露宿草树间 。每登山渡水,则闭目而睡,比至,则觉 。人呼睡仙 。见《仙传拾遗》 。
杜光庭:字圣宾,邑人,或云括苍人,号东瀛子,为时巨儒 。懿宗朝与郑云叟赋万言 。不第,遂入道 。初从僖宗入蜀 。有文集百卷 。终上都大清宫内供奉 。见李畹《该闻录》 。或云,唐麟德为内供奉,蜀主王建欲大用之,为张格所沮,以其切于度世无以爵禄 。赐号广成先生 。
刘处静:自号天台山耕人 。会昌中,与叶藏质、应夷节为林泉友 。见旧图经 。
刘方瀛:天台道士,受天师剑法、符箓 。尝咒水愈疾 。咸通末卒 。见《云笈七签》 。
莫道士:不知何名 。孙郃有与天台莫道士书 。
陈世安:京兆人,好道,遇仙白日升天 。治小台山 。见《总仙传》 。
月光童子:《巨鳌记》云,有人误入嵩高山,见东南天岩下石孔中,入有大宫阙,自然明燭,与日月无异,有六仙人,云“月光童子在天台,往来此中,非有道不得见 。”又见《总仙记》 。
吴筠:华阴人,字正节 。天宝初游天台,观沧海,与名士相娱乐 。文辞传京师,元宗召见,献元纲论 。大历中,卒于剡 。见唐书《隐逸传》《高道传》 。
王旻:不知何许人 。天宝中,赐号太和先生 。有姑亦得道 。年七百岁,往来天台,貌如婴孩 。见《湖海纪闻》 。
许碏:高阳人,少为进士,累举不第 。晚学道于王屋山,周游五岳,自荆湘抵天台山 。见《续仙传》 。
陈惠虚:河东人,为僧,居国清寺 。尝与同侣游石桥遇异人,自此慕道 。晚归终南山,遇一老叟,遗以大丹,服之升天而去 。见《仙传拾遗》 。
五代朱霄外:郡人,居天台崇道观 。有题梁云:“吴越两街,道统天台,道门威仪,栖真明德 。”太师通元先生,正一天师,特进检校太傅,守太保,上柱国,吴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朱霄外建 。
厉归真:邑人,嗜酒,常单衣,精水墨 。汉乾祐二年,于中條山飞升,语人曰:“吾台州唐兴人也 。”见旧图经 。
宋王茂端:行上清大洞法,通真达灵,事验甚著 。养母至百岁 。自年九十八,清健不衰,人呼为王灵宝 。其弟契真,亦行大洞法,号小灵宝 。所著《灵宝教法秘录》十卷,留桐柏观 。
张无梦:凤翔人,字灵隐,号鸿濛子 。幼入华山,与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 。师陈搏,得微旨 。久之,游天台,庐于琼台 。真宗召问,令讲易,即说谦卦,曰:“方大有之时,宜守以谦 。”上喜,除著作佐郎,不受 。复召讲《还元篇》,答曰:“国犹身也 。心无为则气和,气和则万宝结;有为则气乱,气乱则英华散 。此还原大旨也 。”赐处士先生号,亦不受 。上以长歌赠行,朝士咸赋诗 。后终于金陵 。有《琼台集》行世 。
吕洞宾:游天台,居福圣观,灵应事迹甚多 。尝题一绝于壁云:“青蛇绕地月徘徊,夜静云闲鹤未回 。欲度有缘人换骨,暂留踪迹在天台 。”宋绍兴间,一丐者负其母歌于市,但云“只两口” 。既久,询素丐所聚,则无是人 。一日,到台州,出崇和门,至泉井岸,掷其母于水,乃一巨瓢,跨而升空 。人方思“两口”,乃吕字也 。
皇甫垣:蜀人,于丈人山遇朱仙翁,得轻举之术 。曹勋怀二圣蜡书归,自北庭过孟津,于逆旅中病危得救,相与偕行至临安,高宗召见 。后曹居天台,复来过之,留桐柏甚久 。后入庐山结菴,赐名冲虚 。
毛洞元:不知何许人,隐莲花峰石湖 。范参政有诗赠之 。
张云友:邑人,元明宫道士 。白玉蟾以其仙风道骨,劝往琼台卓菴 。张亦师事玉蟾,得雷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