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市值暴跌500亿,“最牛十元店”的低价策略正在失灵( 三 )


另外 , 再说“出海”业务 , 名创优品的海外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已经高达37% , 但是由于分布地域较为宽泛 , 因此国外扩张并未形成规模优势 。 另外 , 虽然名创优品的直营店已经明显下降 , 但相比于国内来说 , 直营店占比相对较高 , 对于企业来说 , 也承担了更多的租金、房租等风险 。
最后 , 就疫情的全球控制而言 , 国外市场受此波及较大 , 名创优品的“出海之路”不确定性也较大 。
2、产品质量or对手围剿 , 问题出在哪儿了?
据企业招股书显示 , 名创优品拥有8000多个核心SKU(库存量单位) , 门店平均SKU数量约3000个 , 平均每月上新超600个SKU 。 产品涵盖家居、电子电器、纺织品、包袋配饰、美妆工具、玩具系列、彩妆、护肤洗护、休闲食品、香水、文具礼品等11个品类 。
由于主要产品基本采用代工模式 , 名创优品的“价廉”使得部分代工厂不得不“以次充好”节约成本 , 而名创优品则在品控上面临不小挑战 。 值得注意的是 , 名创优品已屡次传出质量问题、抄袭风波等负面新闻 。
如在赴美上市前后 , 上海药品监管局发布《2020年第1期化妆品监督抽检质量公告》显示 。 名创优品一款可剥指甲油 , 被检出三氯甲烷含量高达589.449μg/g , 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 引发舆论热议 。
再如2021年5月 ,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0年广州市防护口罩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 2020年第四季度监督抽查中 , 标称名创优品生产的2批次“MINISO(标称)”一次性口罩(生产日期/批号:2020-09-15/1971028501;2020-09-15/1971028503)均被检出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项目不合格 。
同时 , 名创优品还深陷抄袭、侵权等法律纠纷 。 截至2021年12月29日 , 黑猫投诉相关名创优品的有效投诉为679条 。 反馈问题包括质量问题、服务问题、退货问题等 。

名创优品市值暴跌500亿,“最牛十元店”的低价策略正在失灵

文章图片
图6/7

另外 , 从目前名创优品的市场竞争来看 , 名创优品的产品门槛并不高 , 新零售这块蛋糕也有较多资本进行争抢 。
国内的竞争对手诸多 , 比如已向港交所提供招股书的KK集团 , 玩法与名创优品有诸多相似之处 , 旗下有KKV、THE COLORIST调色师、X11和KK馆四大品牌 , 产品组合涵盖多项产品类别 , 包括美妆、潮玩、食品及饮品、家居品及文具 。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55亿元、4.63亿元、16.46亿元、5.02亿元及16.83亿元 。 产品定位、核心用户群体都与名创优品高度相似的KK集团无疑是名创优品近年来较为强劲的竞争对手 。
当然在海外 , 虽然各地域有所差异 , 但是同样不乏竞争对手 , 比如在美国名创优品就面临低价零售巨头Dollar Tree等对手 。
(三)
急于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 但潮玩生意或许想象空间有限
2020年12月 , 名创优品推出了潮玩品牌TOP TOY , 定位于“亚洲潮玩集合点” , 首家门店于2020年12月18日在广州正佳广场开业 , 面积超400㎡ , 拥有超4000个SKU , 汇集Hello Kitty、漫威、迪士尼、DC、火影忍者等IP及潮玩品牌 。
看得出来 , 名创优品已经盯上了近年来备受资本与消费者“宠爱”的潮玩市场 , 从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 , 名创优品的潮玩生意确实也确实小有成绩 。
据公司财报显示 , 截至2021年9月30日 , TOP TOY门店数累计72家 , 单季度门店数净增39家 , 2021年第三单季度TOP TOY实现营收1.09亿元 , 首次突破亿元 , 环比增长64% 。 潮玩赛道能成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吗?在红星资本局看来 , 或许仍不是易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